馬勒《c小調第二交響曲「復活」》:生命、死亡與來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儘管現今人們常稱本交響曲為「復活」,但事實上當時馬勒並未為此曲命名,純粹以《第二交響曲》稱之。
筆者在此以「復活」來稱呼本曲,只是想以一個更易令 ...
直接觀看文章
選單
主導覽列
搜尋:
熱門文章與頁面︰《魔王》:黑夜下惡魔的誘惑天籟之音:馬勒《第四交響曲》馬勒《第一交響曲》:旭日初升的自然之音動物園狂想曲:聖桑《動物狂歡節》天馬行空之鉅作: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分類分類
選擇分類
現代
生活遊記
神劇
管弦樂
管樂
組曲
聲樂
配樂
鋼琴
電子音樂
音樂節
音樂會
音樂會場刊
解說
入門
協奏曲
合作企劃
奏鳴曲
室樂
專題
專訪
尼伯龍根的指環
序曲
廣東歌
建築
弦樂
新聞
樂評
歌劇
歌曲
歷史
民族音樂
流行音樂
世界音樂
交響詩
交響曲
作曲家
AlexanderArutiunian
AlfredSchnittke
AnthonyDiLorenzo
AntonWebern
AntonínDvořák
AntonioLucioVivaldi
ArturoMárquez
ArvoPärt
AstorPiazzolla
ÉdouardLalo
BélaBartók
BedřichSmetana
BenjaminBritten
CamilleSaint-Saëns
CésarFranck
ClaudeDebussy
DavidFrancisUrrows
DavidLang
DmitriShostakovich
DmitryKabalevsky
EdgardVarèse
EdvardGrieg
EdwardElgar
ElmerBernstein
ErnestChausson
陳鋼
FelixMendelssohn
FrancisPoulenc
FranzLiszt
FranzSchubert
FranzvonSuppé
FrédéricChopin
FrederickDelius
GabrielFauré
GeorgFriedrichHändel
GeorgPhilippTelemann
GeorgeGershwin
GeorgesBizet
GiacomoPuccini
GiuseppeTartini
GustavMahler
HansZimmer
HectorBerlioz
HenriDuparc
IgorStravinsky
J.S.Bach
JeanSibelius
JohannHeinichen
JohannSebastianBach
JohannesBrahms
JohnCage
JohnWilliams
JosephHaydn
JUNKIEXL
KarlheinzStockhausen
LeošJanáček
LudwigvanBeethoven
MauriceDuruflé
MauriceRavel
ModestPetrovichMussorgsky
NebojsaZivkovic
NikolaiRimsky-Korsakov
OlivierMessiaen
PhilippJungk
PierreSchaeffer
PyotrIlyichTchaikovsky
QigangChen
RalphVaughanWilliams
RichardStrauss
RichardWagner
SergeiProkofiev
SergeiRachmaninov
SteveReich
TobiasBrostrom
TōruTakemitsu
WitoldLutosławski
WolfgangAmadeusMozart
周煜國
久石讓
何占豪
Follow撰樂DieMusikzeitungonWordPress.com
Facebook
Facebook
Instagram
【淺談探戈與皮亞蘇拉|古斯】
【電影配樂巨匠——約翰威廉斯】
筆者在此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2022再見。
【DM成立七週年】
【指揮巨匠海汀克逝世】
本專頁一向鼓勵讀者接觸不同的音樂類型,今次就為大家送上集合了不同香港音樂人的作品!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CarpeDiem】
Twitter我的推文RSS訂閱 用RSS訂閱最新文章
透過電子郵件關注撰樂DieMusikzeitung
輸入電子郵件地址以關注撰樂DieMusikzeitung,並透過電子郵件接收新文章通知。
電子郵件地址:
關注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2014-2022DieMusikzeitung,allrightsreserved.
若要轉載文章請先聯絡本站並取得書面同意。
Ibelievedeathisonlyadoor.Onecloses,andanotheropens.
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門,當它關閉時,另一扇就會打開。
——《雲圖》
不同的文化宗教都對「死」有著不同的見解和說法,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擁有「來生」的觀念。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之後必需原封不動的保存他的身體,這樣死後靈魂才有一個歸依之所。
而死者能否進入來生,就要視乎其心臟的重量。
在古埃及神話中,人一生的善行和惡行都被記載於心臟中,而人死後其心臟會被放到天秤上,和羽毛作重量方面的對比,並由冥界之神阿努比斯主持審判。
若果心臟的重量比羽毛輕或擁有等同的重量,死者便可進入來世得到永生;比羽毛重的話其心臟便會被惡魔呑食。
「輪迴」一詞被廣泛地引用在不同的宗教中。
在佛教的角度來看,生命會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不斷在六道出生、死亡。
印度教方面,輪迴觀念始於《梵書》時期,至《奧義書》方始完備。
現存十多部《梵書》中的《白夜柔吠陀》(又稱《百段梵書》)寫道:「為善者當受善生,為惡者當受惡生,依淨行而淨,依污行而污。
」輪迴思想與善惡道德總是有著密切關聯,但《奧義書》的輪迴思想著有不同的階段,例如記載於《廣林奧義書》及《歌者奧義書》的「五火二道」。
「五火」指的是人死後所經歷的五個輪迴階段︰人死火葬,靈魂(Atman,印度哲學稱之為「自我」,或稱為「梵我」以作區別)先進入月亮【一】、變成雨【二】、雨下到地上變成食物【三】、食物被吃變成精子【四】、精子進入母胎而後出生【五】。
五火之道即是輪迴之道,也稱為「祖道」,相對於此的解脫之道,即所謂的「神道」,它是指人死後靈魂進入梵中,梵我合而為一,不再輪迴於生死之際﹔故祖道及天道即所謂的「二道」。
靈魂在基督教裡是組成「我」的重要部份,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份。
《聖經》關於靈魂和肉體的看法一直有爭論,有人認為是三相論──即人是以靈、魂、體組成的,靈是高級的非物質部份,而魂則是較低級的;也有人認為應是二相論──即人是以物質(肉體)和非物質(靈魂)組成的。
但兩者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認為人是以肉體和靈魂組成的。
在《聖經》裡,靈魂和肉身是一體的存在,當肉身犯了罪,靈魂也一同犯了罪;當肉身死亡,靈魂也一同死了;而當靈魂得拯救,肉身也一同得救。
人本來能夠跟神一樣擁有永生,但人類的祖宗亞當和夏娃犯了罪,因此眾人必須面對死亡,但耶穌為眾人而死再復活,讓世人再次得到永生。
靈魂在死後將會降到陰間(並非中國民間傳說的「陰曹地府」,而是「死了的人所去之處」,那裡沒有上帝同在),而肉體則化為塵土。
而在末日審判之時,所有已逝之人都將復活。
不只是靈魂,連肉身也會一同復活。
屆時所有人都將得到永生,無論是被送上天堂,或是地獄,都將捨棄「死亡」的束縛,永遠活下去。
雖然馬勒是猶太裔作曲家,但其音樂內容與天主教思想較為接近,而非猶太教。
一八九七年春天馬勒改信天主教,這段期間的作曲包括《第三交響曲》和《第四交響曲》,因此這兩首樂曲的宗教意味亦相對較為濃烈,而且兩者亦包含了對天國生活的描寫和思想。
無論如何,馬勒之所以堅信天主教是因為他被天主教中的復活思想所強烈吸引,此一取態在馬勒正式轉信天主教前經已存在,《第二交響曲》便是詮釋其復活思想的最佳例證。
《c小調第二交響曲「復活」》的草稿動筆日期最早可追溯至一八八八年。
當時馬勒正擔任布達佩斯歌劇院的指揮,同時亦在忙於完成《D大調第一交響曲「巨人」》。
繁忙的公務令創作進展不太順利。
儘管如此,這個時期的馬勒譜寫了一首命名為《送葬儀》(Totenfeier/FuneralRites)的大型管弦樂作品,並曾打算將之寫成一首交響詩而非交響曲。
《送葬儀》在當時是一首獨立作品,馬勒只在一八九六年於柏林演出過一次。
一八八八至一八九三年的這段期間,馬勒對《送葬儀》作出修改,便決定用它作為新作的首樂章。
一八八九年對馬勒來說,絕對是個悲劇之年。
馬勒的父親於二月十八日逝世,享壽六十一歲。
同年七月,馬勒進行了已困擾他多時的痔瘡手術,身體受到極大的痛楚。
三個月後,五十二歲的母親亦撒手塵寰,而馬勒的妹妹不久後亦因腦腫瘍過身。
與此同時,《第一交響曲》的首演失利,令馬勒極為失望。
接連而來的不幸事件,都對馬勒造成很大的創傷,這些傷痛或多或少都在《第二交響曲》中所反映出來。
馬勒於一八九一年辭任布達佩斯歌劇院指揮的職務,並於三月二十九日轉到漢堡市立歌劇院擔任首席指揮。
當時在指揮界享負盛名的指揮家畢羅對馬勒的作曲才華並沒有給予很高的評價,他甚至以不太友善的語氣批評馬勒《第二交響曲》的草稿。
聽過馬勒以鋼琴彈奏的《送葬儀》後,畢羅說:「你的作品就好像是以海頓的交響曲風演奏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般。
」此外,畢羅更曾拒絕指揮其早期作品。
然而,畢羅對於馬勒出任漢堡市立歌劇院擔任首席指揮一職表示支持,可以看出比起馬勒的創作才華,畢羅更欣賞馬勒的指揮能力。
一八九四年二月十二日,畢羅於開羅病逝。
葬禮於三月二十九日在漢堡舉行,馬勒亦有出席。
在此葬禮上,馬勒找到了合適《第二交響曲》第五樂章的歌詞。
其後,馬勒在書信上寫下他當時對這種歌詞的想法和感受:「我從中感受到一種死亡的氣氛,這和我著手寫作中的作品精神是吻合的。
傳到我耳中的是克羅普史托克(Klopstock)所著的讚美詩《復活》(DieAuferstehung)合唱歌聲。
在這一刻,我猶如受到電擊般,心中恍然大悟。
」
克羅普史托克一八零三年逝於漢堡,是在德國文學史上被譽為古典主義創始者的詩人。
《第二交響曲》第五樂章的歌詞雖然是取材自其詩作,但馬勒其實亦大幅修改當中內容。
第五樂章的總譜最終於十二月十八日在漢堡完成。
樂曲的第一至第三樂章首演由馬勒本人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於一八九五年三月四日在柏林舉行。
全曲的首演於同年的十二月十三日舉行,同樣由柏林愛樂及馬勒演出。
儘管樂評家們對此曲的評價兩極,然而樂手和觀眾們倒是頗為鍾愛本曲。
除了編制龐大之外,本曲最大的特色為加入了聲樂,而某些樂句和旋律和《第三交響曲》及《第四交響曲》一樣,皆取材自馬勒的歌曲集《少年魔法號角》,三首交響曲的內容均和宗教信念有密切關係。
此外,樂章亦由傳統的四個樂章增至五個,整首交響曲長達九十分鐘,僅次於《第三交響曲》的一百分鐘。
儘管現今人們常稱本交響曲為「復活」,但事實上當時馬勒並未為此曲命名,純粹以《第二交響曲》稱之。
筆者在此以「復活」來稱呼本曲,只是想以一個更易令大眾理解的形式來為讀者解讀此曲,敬請留意。
雖則如此,馬勒當時曾有打算以標題來說明各樂章,但此想法最後因「避免招致誤會」而撤回。
順帶一提,馬勒有很多作品都會在首演後持續進行修改,本曲亦不例外,馬勒分別在一九零三年和一九一零年對樂曲進行修訂,而現今所流行的都是一九一零年完成的修訂版本。
此闕交響曲和《第一交響曲》有著某程度上的聯繫——根據馬勒的說法——《第一交響曲》可被解讀為「某英雄的降生」,而《第二交響曲》就是「該英雄的殞落及喪禮」。
在一九零一年的音樂會上,馬勒曾寫道:「我們站在棺材旁,裡面躺著的是我們深愛之人。
一個聲音撼動了我們的內心,不禁自問:『生命、死亡,是甚麼?我們為何而活、為何而受苦?生命是場玩笑嗎?我們會否永垂不朽?』」不過,這都只是作曲家比較主觀的說法。
在筆者的眼中,此闕交響曲的主角並不一定要英雄豪傑,因為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將會經歷的。
馬勒在首演的那段時期提到,本曲的首三樂章是整首交響曲的「概括」,至第四樂章才開始深入主題。
換個說法,本曲的首樂章描寫了死亡,中間的都是過渡,而第四和第五樂章才真正解讀來生。
這樣的說法可以在馬勒於一八九七年寫給樂評家西德爾(ArthurSeidl)的書信中證實。
另外,從樂曲結構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很易就能看到馬勒有意將樂曲從黑暗導向光明,《第二交響曲》始於c小調,再以降E大調作結。
這樣的調性轉換在馬勒往後的交響曲(除了《第六交響曲》和《第八交響曲「千人」》)中亦可以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馬勒特別在樂譜上註明「第一樂章完結後必先休息至少五分鐘」的字句,而後面的樂章則需一氣呵成地演奏。
馬勒曾在一九零三年三月寫給指揮巴夫特斯(JuliusBuths)的書信上解釋此特殊指示的原因:「五分鐘的休息是充裕的,足夠讓聽眾沉澱思緒。
第一樂章描述的是葬禮,那麼第二樂章寫的便是回憶——對生前的回憶,經歷過的短暫幸福、青春的人生——所誘發的回憶。
」堅信人死後會在來生復活的馬勒,認為此一過程別具意義。
只有透過復活,生命才會獲得淨化及昇華。
《c小調第二交響曲「復活」》
I.莊嚴的快板Allegromaestoso
II.中庸的行板Andantemoderato
III.平和地流動InruhigfliessenderBewegung
IV.〈原光〉莊嚴而又簡潔地“Urlicht.”Sehrfeierlich,aberschlicht
V.諧謔曲的速度ImTempodesScherzo’s
筆者註:括號內為小節,方便各位讀者們在樂譜上找回相應樂句
I. 根據馬勒的說法,第一樂章所描寫的是《第一交響曲》中所誕生的英雄,如今已長眠於泥土中、葬禮的表現。
樂曲由弦樂強而有力地揭開序幕,低音弦樂呈現出第一主題(2)。
各種樂器先後加入演奏,氣氛漸趨激昂。
E大調的第二主題(48)首先由小提琴導入,然後銅管吹出聖詠般的旋律(74)。
不久,樂曲進入C大調的發展部(117),柔和的第二主題再次由小提琴奏出。
經過抒情的部分,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悄悄地加入,奏出和第一主題非常相似的斷奏動機(147),慢慢將樂曲推上高潮(196)。
長笛抒懷地吹出第二主題(208),配合着小提琴獨奏(216),兩者相映成趣。
這個部分十分柔和抒情,然而這種感覺在一瞬間被第一主題抹去(244)。
經過一連串的斷奏動機後,銅管聖詠般的旋律再次出現(282)。
不久樂曲再次進入高潮部分(291),銅管奏出激昂樂句的同時,馬勒標示弦樂必需以弓大力演奏(304)。
再現部都是以第一主題作變化進行(331)。
豎琴的撥奏引領樂曲進入結尾部分(392),不久樂曲淹沒在靜謐之中,再以一組強而有力的下行音階作結(441)。
II. 如上文所說,馬勒把此樂章形容為「生前的回憶」,因此第一主題是愉快柔和的(1)。
伴隨著低音大提琴的撥奏,圓號加入了演奏。
這時曲調轉變成了升g小調(39),小提琴首先呈現出由一連串由三連音所組成的旋律,木管們隨後亦加入(64)。
不久,樂曲調性變回降A大調(86),主題再現。
大提琴奏出的旋律令整段變得更為抒情。
三連音的旋律再次出現(133),但這次更為激昂和快速。
第一主題由弦樂撥奏呈現出(216),由木管作承續後,以兩次輕聲撥奏完結整個樂章(297)。
III. 本樂章是由馬勒歌曲集《少年魔法號角》(DesKnabenWunderhorn)中的《聖安東尼向魚兒傳道》(DesAntoniusvonPaduaFischpredigt)改編而成。
樂章始於兩個定音鼓的四度音(1),第二組定音鼓則以此四度動機承托著小提琴流水般的主題(12)。
中段中提琴和大提琴奏現出新的斷奏動機(190),並將樂曲引導至激昂的主題(256)。
上述斷奏主題動機經過發展過後,再以激昂的主題作結,一氣呵成進入下一樂章。
IV. 馬勒如此形容女低音獨唱的第四樂章:「…這是單純信仰而令人感動的歌聲,我來自神,我也必將回歸到神。
神給我一盞明燈,它要照亮我,直至我獲得永恆生命。
」第四樂章的標題〈原光〉是《少年魔法號角》中的詩題,本樂章的歌詞則是取材自該詩。
獨唱唱出第一句後,舞台內隨即傳出柔和的銅管樂句(3)。
中段小提琴獨奏呈現出優美的旋律(40),和長笛完美配合(44)。
樂章的長度較短,末段小提琴獨奏的旋律(55)在此輕輕帶過,將會在終樂章再次出現。
URLICHT
ausDesKnabenWunderhorn
原光
改寫自《少年魔法號角》
AltSolo
女低音獨唱
ORöschenrot!
DerMenschliegtingrössterNot!
DerMenschliegtingrössterPein!
JeliebermöchtichimHimmelsein!
DakamichaufeinenbreitenWeg.
DakameinEngeleinundwolltmichabweisen.
Achnein,ichliessmichnichtabweisen!
IchbinvonGottundwillwiederzuGott!
DerliebeGottwirdmireinLichtchengeben,
WirdleuchtenmirbisindasewigseligLeben.
噢,小紅玫瑰!
人類處於很大的困境中!
人類處於很大的痛苦中!
我寧可選擇在天堂生活!
我行至寬闊之路徑,
有天使前來,企圖送我回去。
啊,不,我不願被送回去!
我來自上帝,也必將回歸到上帝,
親愛的上帝將給我小小的亮光,
把我引領至幸福的永生!
V. 「眾生的末日已經來臨,審判日經已到來,所有人們都在末世中行進而去。
此時聖上和天人傳來溫柔的歌聲,隨之而來的是一道神光,照射到我們的內心。
愛的萬能感情淨化我們走向淨化的福地。
」以上引用自馬勒對本樂章的說明。
本樂章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如馬勒所言,樂章激烈的開首刻畫出末日山河撼動、大地崩裂的景象。
這裡指示為使用詼諧曲的速度,小號和長號呈現出「短短長」的第一主題(5),然後圓號帶出撫慰般的第二主題(31)。
不久,號角般的動機出現(44),引導樂曲漸趨平靜。
第三主題由木管奏出(62),復活主題亦由長號率先呈現出(69)。
第四主題建構在小提琴的顫音上,由長笛奏出(98)。
隨後樂曲的氣氛變得莊嚴,進入相當於發展部的第二部分(194),速度亦加快了。
這裡主要在發展第一和第三主題,並重用了第一樂章的樂句。
速度漸慢後,進入第三部分(448)。
首先出現的是由小號奏出的號角動機(448),後台的銅管則在重複此一動機。
長笛與短笛加入,模仿著夜鶯的鳥啼(454)。
這時合唱終於加入,以極小的音量詠出克羅普史托克的讚美詩《復活》(472),這段無伴奏的樂段可說是全曲最為重要的一段:因為此時此刻復活的恩典才真正降臨。
Klopstocks: Auferstehung
克羅普史托克讚美詩《復活》
ChorundSopran
女高音及合唱
Aufersteh’n,jaaufersteh’n,wirstdu,
MeinStaub,nachkurzerRuh!
UnsterblichLeben!
UnsterblichLeben!
Wirdderdichrief,dirgeben!
Wiederaufzublü’nwirstdugesät!
DerHerrderErntegeht
UndsammeltGarben
Unsein,diestarben!
復活,是的,你將復活,
我的塵埃啊,在短暫歇息後!
不朽的生命!
不朽的生命!
呼喚你的神,將會把不朽的生命賜與你。
你被播種,直至再次開花!
上主前來,
收割死去的我們,
一如收割成捆的穀物!
女高音與女低音二重唱的部分使用了第四樂章中的動機(643)。
兩位獨唱隨後亦與風琴加入合唱,高聲唱出第二主題以及復活的主題(672)。
唱至「我將死亡,直至再生!」之後音樂築起最終高潮(696),樂曲進入尾段。
aus Auferstehung
改寫自讚美詩《復活》
AltSolo
女低音獨唱
Oglaube,meinHerz,oglaube
Esgehtdirnichtsverloren!
Deinist,dein,wasdugesehnt.
Dein,wasdugeliebt,wasdugestritten!
要相信啊,我的心,要相信—
你並無失去所有!
你擁有,是的,你擁有渴求的一切,
擁有你愛好、欲爭奪的一切!
SopranSolo
女高音獨唱
Oglaube:duwardstnichtumsonstgeboren!
Hastnichtumsonstgelebt,gelitten!
要相信啊:你的誕生絕非徒然!
你的生存和苦難絕非徒然!
ChorundAlt
女低音及合唱部分
Wasentstandenist,dasmußvergehen.
Wasvergangen,auferstehen!
Höraufzubeben!
Bereitedichzuleben!
生者必亡,
亡者必復活!
不要害怕!
準備迎接新生吧!
SopranundAltsolo
女高音及女低音獨唱
OSchmerz!duAlldurchdringer!
Dirbin,oTod!duAllbezwinger,
ichentrungen!
Nunbistdubezwungen!
MitFlügeln,dieichmirerrungen,
inheißemLiebesstrebenwerdichentschweben
ZumLicht,zudemkeinAuggedrungen.
啊,無孔不入的苦痛,
我已脫離你的魔掌!
啊,無堅不摧的死亡,
如今你已被征服!
乘著以熾熱之愛的動力贏得的雙翼,
我將飛揚而去,
飛向肉眼未曾見過的光!
Chor
合唱
MitFlügeln,dieichmirerrungen
Werdeichentschweben.
Sterbenwerdich,umzuleben!
Auferstehn,jaauferstehnwirstdu,
meinHerz,ineinemNu!
Wasdugeschlagen,
zuGottwirdesdichtragen!
乘著以熾熱之愛的動力贏得的雙翼,
我將展翅高飛!
我將死亡,直至再生!
復活,是的,你將復活,
我的心啊,就在一瞬間!
你奮力以求的一切,
將領你得見上帝!
乘著澎湃的音樂以及清脆的鐘鳴,靈魂經已獲得淨化和昇華,生命亦已臻完滿。
讀畢全文的讀者可能覺得《第二交響曲》太長、資訊量太多、內容難以理解。
但事實上,筆者認為這闕交響曲的結構和意念都比其他作品易於理解:第一樂章是展現悲劇人生、第二樂章是人生中的簡樸而又美好的時光、第三樂章是混亂的人生、第四樂章迎來死亡、第五樂章是得到永生的歡欣喜悅。
如同馬勒所言:「一切都歸於安詳極樂。
看!那裡沒有任何審判,沒有是非之人,沒有強權和卑賤,沒有徵罰與報應。
」這就是馬勒透過《第二交響曲》所表達出的來生,如此的溫暖平和,沒有差別,所有人都能獲得寬恕。
因為有了「復活」,死亡才變成不是生存的消滅,人生的艱苦歷練因而充滿意義,人類從此不再行屍走肉,不再庸人自擾。
——日本樂評家 門馬直美
錄音推薦:
1.Bernstein:NewYorkPhilharmonicOrchestra[Sony]
2.Abbado:LucerneFestivalOrchestra[DG]
3.Chailly:RoyalConcertgebouwOrchestra[DECCA]
古斯
分享此文: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WhatsApp(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即可分享至Skype(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以分享到Telegram(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更多分享到LinkedIn(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Reddit(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Tumblr(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Pinterest(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Pocket(在新視窗中開啟)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Publishedby
古斯
興趣使然的寫作人,亦是位平凡的樂手。
憑著滿腔熱血以及一直秉持著的信念,在年少氣盛下成立撰樂DieMusikzeitung,希望透過網路平台來和他人分享音樂的喜悅。
檢視古斯的所有文章
文章分頁導航
上一個上一篇文章:談韓德爾:生涯、歌劇與神劇下一步下一篇文章:獻給為自由、平等、博愛而戰的英雄:貝多芬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追蹤
已追蹤
撰樂DieMusikzeitung
加入其他126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撰樂DieMusikzeitung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d位部落客按了讚:
延伸文章資訊
- 1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
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第二號交響曲「復活」(Resurrection). 文/樂品越樂圖片來源/Sebastiano Ricci ...
- 2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之指揮詮釋
本論文以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 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Resurrection) 為研究重點,筆者先從兩方面整理人聲在交響樂中的發展歷程,其一,以交響曲為基礎...
- 3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的最初靈感- 夏爾克的音樂故事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馬勒交響曲,也是以死後的世界為主題的藝術創作,需要動用龐大的交響樂團及合唱團,每次演出都像是一場純 ...
- 4馬勒(Mahler) 第二號交響曲《復活》(Symphony No.2 ...
第二號交響曲又稱《復活》,因為主題正是馬勒的人生、死亡與復活。第一樂章規模宏大,流露不祥之音。接下來的慢樂章是模仿蘭得勒舞,也就是奧地利的一種民間舞曲 ...
- 5一再被喚醒的靈魂―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MAHLER ...
一再被喚醒的靈魂―馬勒第二號交響曲《 復活》 2021-0313修MAHLER SYMPHONY NO.2 "Resurrection" 當樂團安靜下來,無伴奏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