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所有人口約一成,高焦慮又高逃避的「矛盾依附」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過去的研究中指出,矛盾型依附的孩子有可能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照顧者的家暴或性暴力所造成的。

對他們來說,本來該是安全避風港的人,卻威脅他們、啟動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0/08/06,生活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貓心(龔佑霖)愛情心理作家,畢業於台大心理系、國北教大心理與諮商所。

主要撰寫安全感相關領域的文章、電影的心理分析,以及其他社會現象的心理分析。

粉專不定期會有有趣的影片與有深度的文章,請按讚追蹤~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藝彤是一個高三的女生,雖然說才高三,但交過的男朋友數目卻已經超過了20個。

交往的時間短則五天,長則五個月,藝彤就是沒有辦法和一個人穩定的交往下去。

但說也奇怪,每次的分手,幾乎都是藝彤提出的,很少是對方提的。

但藝彤又非常害怕單身,每次單身的時候,又會很快地和下一個人在一起,實在是讓人感到非常不解。

我曾經在〈愛情依附理論(1):「極度需要感情」與「極度害怕感情」的兩種人〉當中談過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這兩種人。

在依附理論的分類中,可以依據焦慮(高/低)x逃避(高/低)分成四種類型的人。

焦慮依附就是一群高焦慮、低逃避,害怕分離、對於失去人際連結感到極度焦慮的人。

反之,逃避依附則是一群低焦慮、高逃避,雖然偶爾也會想要有個伴,但大多時候,他們需要的是自己的空間;和伴侶太過親密會讓他們備感壓力,因此往往會和伴侶維持一定的距離。

在生活當中,交過許多男、女朋友的人,通常多屬於「焦慮依附」。

因為他們常常需要有人陪、有人在一起,才會感到比較有安全感。

因此在分手之後,便會常常去找尋下一任。

而他們也比較傾向不提分手,即使感情不好,也會堅持抓著眼前的浮木不放。

而「逃避依附」呢?他們很少會主動追別人,即使喜歡別人也常常默默放在心裡,因為他們不習慣與人親近,要他們主動示愛會讓他們覺得頗有壓力。

也因此,他們戀愛的次數通常也不多。

那開頭提到的藝彤,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藝彤的狀況很罕見,大概只佔所有人口的5%~10%左右,他們就是所謂高焦慮、高逃避的矛盾依附。

在過去的研究中指出,矛盾型依附的孩子有可能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照顧者的家暴或性暴力所造成的。

對他們來說,本來該是安全避風港的人,卻威脅他們、啟動他們依附系統。

這樣的情境之下,會讓他們的成長過程變得很混亂,遇到威脅時,會跑去找照顧者求助,但有時照顧者卻又成為造成他們威脅的來源,使得他們不知所措。

除此之外,有一些被棄養的孩子,或是因為家中各種狀況,而必須不斷更換照顧者或寄養家庭的孩子,也會出現這樣混亂的狀況──他們必須不斷適應新的照顧者、新的依附模式、新的生活方式,然後建立起一定程度的信任感之後,卻又被迫得換到下一個寄養家庭去。

使得他們很難和一般的孩子一樣,和某個主要照顧者,建立起長久的依附關係。

這些人,結合了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的特質,單身的時候,和焦慮依附一樣,很需要有人依賴,但交往之後,卻又容易對感情感到厭煩,覺得對方太親近很不舒服。

因此交往的時間通常都不長,很快地把對方甩掉,原因往往是「對方太黏人」、「需要自己的空間」、「感覺不愛了」等等,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提分手。

就這樣反反覆覆,很容易又進入下一段關係,又很容易離開關係,非常地不穩定。

那麼,矛盾依附要如何被克服呢?由於目前的研究太少,我也沒辦法給出詳細的科學證據。

但若是從安全感的角度來看,他們需要的依然是「適時出現」、「敏感覺察」、「給予支持」,他們不但需要在感受到威脅、需要有人陪的時候,得到某個人給予他們安全感三要素,他們還得在威脅消失之後,陪伴者距離他們遠一點,不能太過靠近他們,遠遠地陪伴他們,讓他們免於受到親近時想逃跑的威脅。

心理諮商上,有一個用語叫做「矯正性情緒經驗」(correctiveemotionalexperience),白話一點來說,就是讓個案經驗到與過去不同的經驗。

一個穩定的陪伴者,譬如社工、老師、養父母、信任的長者等等,任何能夠給予安全感陪伴的人,都有機會讓他們獲得新的經驗。

矛盾依附者需要的經驗,是一個人在他們有需求時,能夠滿足他們的安全感三要素。

而他們沒有需求時,也不會像過去的照顧者一般拋棄甚至攻擊他們,而是在旁邊靜靜地扮演好安全堡壘的角色。

不太過靠近他們,也不太過疏遠他們。

對於矛盾依附重拾安全感的過程,會比單純的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來得更加辛苦,能夠找尋諮商師、社工、師長的長期而穩定的陪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他們不但需要在焦慮時被安撫,還必須在逃避時保留空間給他們,才有可能讓矯正性情緒經驗得以發生。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Psydetective-貓心責任編輯:朱家儀核稿編輯:翁世航 猜你喜歡最新發展:愛情依附理論(10):光是「握著手」這樣簡單的動作,就可能緩解大腦的疼痛反應1年前Tags:矛盾依附依附心理情感交往分手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什麼是女人?」美國大法官提名人在聽證會上無法回答的問題,延燒成推特最熱門話題1則觀點國防部公布「全民國防手冊」,空襲停水電等彙整為緊急應變QRCode,學者立委質疑:戰時網路能通嗎?1則觀點純素主義:純素飲食一定健康?1則觀點後疫情旅遊趨勢觀察:「慢遊」、「workation」、「旅遊房產」成熱門關鍵字1則觀點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印太經濟框架」有哪些地緣政治意涵?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有何不同?1則觀點為何東西方對威爾史密斯「巴掌事件」的風向不同?這正好是宗教思想的差異1則觀點主教山配水庫事件:究竟調查小組檢討了什麼?1則觀點清大「AI鷹眼」數位監考技術值得肯定,但防弊心態與行為資料收集,是否符合評量的原意?1則觀點林鄭月娥不參選,蔡子強:抗疫差及與建制派關係差2則觀點放在國際戰略架構下,才能正確解讀「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真義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