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型依戀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是在面對伴侶,還是在面對朋友、家人、同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總是會刻意跟周圍的人保持不同程度的距離,別人在向他表示親密的時候,心理和行爲都是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矛盾型依戀 2021-02-19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自言自語 有朋友說,移情是一件幸福的事。

對啊,移情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接受諮詢師的幫助已逾半年,從最初的抑鬱、恐懼、充滿怨恨和憤怒,到現在的平和、客觀、理智以及充滿希望,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綻放。

對諮詢師的移情給了我力量,妥妥的正能量。

我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我更加努力的學習精神分析和精神動力學理論,我想要考他同院校同專業的研究生,我視奸他的朋友圈,看他每次團隊治療的照片,想像有一天我也會成爲像他一樣了不起的諮詢師。

今天上午,冒著三伏天的烈日去見了我的諮詢師,我和他分享了關於人際交往過程中受到攻擊的例子,我告訴他在受到攻擊的時候會感到憤怒。

諮詢師反問我,「除了憤怒你還有什麼感受?」我不知道。

對,我的答案是不知道,因爲受到攻擊後,我第一反應其實是呆掉,至於憤怒什麼的都在其次。

「你的敘述在我腦海里呈現的畫面,就是你在受到攻擊的時候瞬間石化。

」諮詢師依然犀利,「就好像動物面對天敵的獵殺,會陷入木僵狀態。

這是恐懼,你在產生憤怒、無奈、難過等情緒之初,你首先感受到的是恐懼。

」諮詢師的分析總是一語中的:我內心最常產生的情緒就是恐懼。

這些恐懼來源於自幼缺乏安全感,一個骨子裡特別缺乏安全感的人,Ta可能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不被認可,不被欣賞的。

不管Ta在人前表現得多自信,多瀟灑,背後總會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告訴Ta:「你是不值得愛的」。

這樣的人在一段關係中往往顯得矛盾又糾結。

Ta明明很在乎對方,卻不會直接表露,渴望親密接觸又害怕被拒絕,所以哪怕內心渴望得到愛,也不會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只會通過其他方式給對方提供暗示,希望得到對方的回應。

一旦對方沒有給予回應,或者沒有得到自己希望的某種回應,Ta就會感到痛苦,失望,憤怒。

我努力想要融入羣體,可是又害怕被過分關注。

我努力建立親密關係,可是因爲害怕失去,不如不要親近。

在關係中,我總是感覺被忽視,我說話總是被人打斷,我的意見沒有人聽,也許真實情況並非如此,但是我的感受就是這麼糟。

心理學上將之稱爲「矛盾型依戀」,最初,這種依戀關係是建立在嬰兒與父母之間的。

嬰兒最初爲了尋找親近感與安全感,與父母形成了情感與行爲的依戀。

矛盾型依戀的兒童由於安全感的缺失,從小就會表現得很敏感。

當母親離開時,Ta會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但當母親回來時,Ta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與母親接觸,但同時又反抗與母親接觸。

當母親親近Ta時,生氣地拒絕、推開,但當母親遠離時,Ta又會不時地朝母親所在的方向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Ta也會把這種依戀關係轉移到與其他親密關係的建立之中。

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Ta常常使自己處於愛、恨、懷疑、拿不起、放不下的衝突情感之中,心理狀態也變得越發的不穩定和矛盾。

因爲缺乏安全感,他們有時會對自己缺乏信心。

即使碰到了自己喜歡的人,也不敢輕易把自己交出去。

因爲擔心被拒受傷,所以,他們寧願把自己包裹起來,將傷害降到最低。

畢竟,不去付出,就永遠不必擔心失去。

說到底,矛盾型依戀出現的本質還是安全感的缺失。

那如何才能改變這種依戀類型,逐漸獲得安全感呢?給大家幾條建議:1.找一個安全依戀類型的伴侶,帶你慢慢走出不安全區。

安全依戀類型的人,是指那些很容易跟別人親近,願意依賴別人,也願意被人依賴的人。

他們不會擔心自己被拋棄,也不會害怕別人離自己太近。

無論是在戀愛中還是在婚姻中,安全型依戀者的關係穩定性和滿意度都比較高。

所謂近朱者赤,你真的希望變得更加安全,擁有更幸福的人生,你就要有意識地付出努力,多和安全的人接觸,在他們的影響下,一點一點打開自己的內心,去獲取信任。

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畢竟你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所以千萬不要苛責自己。

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很安全,所以,請允許這個過程慢一點,讓他一點點帶你走出不安全區。

2.可靠的安全感,要嘗試自己給自己。

人們天生對恐懼的事情念念不忘,以至於讓它奴役我們。

所有矛盾型依戀的人,對安全感的缺失也源於他們對傷害的恐懼。

而戰勝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面對它,接觸它。

或許,你可以嘗試給自己建立一個恐懼保險箱。

首先,把你在這段關係中,最恐懼的事情仔細寫在一張紙上,比如擔心戀人不愛自己,擔心朋友和自己分離,擔心三觀不和,擔心被愛人嫌棄人老色衰身材走形等等。

至少寫7條,而且儘可能的詳細,要到挖空心思也想不出來再多爲止。

其次,找一個信任的人,比如自己的朋友閨蜜,或者一個很安全的地方,做你的恐懼保險箱。

把這張紙疊好放到這個地方,確保沒有他人知道。

然後,告訴自己,我擔心的事情有可能發生,但我還是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不能被它的意志轉移。

我先把我的恐懼安全地存在這裡!等我做完以後,我再會回來取走我的恐懼。

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心裡舒服很多,然後大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回到你的保險箱,看看有多少擔心發生了,有多少沒發生?3.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一個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長程的精神動力治療,可以引領你走出迷茫,甚至可能幫助你改變性格。

諮詢師可以做你的樹洞,傾聽你的心聲,觀察你的行爲,從根源上化解心理困擾;獲得心理上的成長;助力自我發展與提升;心理諮詢的最終目標是讓人活得尊嚴、自由。

精神動力學可以幫助你改變認知,改變情緒,改變行爲。

其實,每一個矛盾型依戀的人,活得都比一般人累。

他們對關係有一種特別的渴望和依賴,希望靠對方來填補那些遺失的安全感,以此來安撫自己那個總是覺得惶恐擔憂的心靈。

但是可靠的安全感,說到底還是要自己給自己。

因爲不管是尋找安全型戀人的幫助,還是自己努力去克服恐懼,最終都只能靠自己去戰勝那顆惶恐不安的內心。

相關焦點 矛盾型依戀類型——情感豐盈者 在對嬰兒進行的依戀實驗裡,父母離開令他十分的痛苦和焦慮(安全型嬰兒也有焦慮,但那是適度的,而且在父母返回時會主動接近父母尋求安慰,且較容易安撫),回來時在與母親聯接和拒絕之間搖擺。

迴避型看起來是不在乎的,而矛盾型則被兩股力量拉扯著,伸出胳膊腳卻後退了——這正是將這一類型命名爲矛盾型的原因。

矛盾型依戀關係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和父母在互動中,會建立一種依戀關係,就是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和父母建立的最親密的一種關係,叫做依戀關係。

被拒絕恐懼/矛盾型依戀的那些事 看到這裡,大家心裡估計就在想了,那如果我是矛盾型依戀我可以怎麼辦呢?說到底矛盾型依戀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習慣性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太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內在非常不穩定。

那麼想要消融被遺棄的恐懼,關鍵步驟是培養自我信賴感。

   要知道害怕被遺棄本身並不是一種非理性的恐懼。

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親密關係的四種原型 矛盾型依戀一種是生氣的,另一種很被動,都對母親在哪兒太過於迷戀,以至於無法自由地探索,對母親離開的反應,也都表現出淹沒性的悲傷。

實際上矛盾型嬰兒的母親,嬰兒無法預期和不經常擁有的。

有抑制自己的探索行爲的特點混亂型依戀。

心理案例:矛盾型依戀者,「該不該主動出擊呢?」 作者:九霄雲客矛盾型依戀者:讓愛情在顧慮和徘徊中流失。

矛盾型依戀者,是愛情中三種依戀風格之一。

成長,需要安全型依戀 爲了讀者更好地理解孩子和父母的依戀關係,我把「依戀模式」分成了四類:安全型依戀—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與父母間有安全的依戀關係,那麼,他便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以及懂得與他人友好相處。

這些表現是孩子內在成長的一部分,也是他將來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苛求時,能恢復到自我平衡狀態所必要的素質。

安全型依戀,才是一生幸福的根源 依戀關係能爲孩子接觸世界打下基礎,而小時候和父母形成的健康的依戀關係,能夠爲孩子提供一種安全基礎,讓孩子學會認識自身及他人。

依戀分爲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

與父母建立安全依戀的孩子,會尋求與父母的親近;不高興時把父母當作避風港.尋求安慰;把與父母的關係內化爲一種內在的安全模式。

小時光提醒:什麼是依戀型人格?癡戀型、迴避型、你是哪種類型? 該理論表示人們會形成依戀模式的社會關係,一切都基於和父母或者撫養者的相處經歷以及他們對於其需求的回應程度。

主要有四種依戀類型:全依戀、迴避型、癡戀型以及破裂型;一般來說可以做去下描述:全依戀:他們的需求在小時候被完全滿足,就會覺得人們都很善良並且值得信任,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迴避型:這類人的童年被父母忽視,你覺得別人不好,但覺得自己很積極並且只相信自己。

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該如何相處? 我是一個治癒好的焦慮型依戀者,而我的伴侶則是一個同樣也治癒好的迴避型依戀者。

所以針對這兩個依戀類型還是比較了解的,今天來跟大家剖析一下。

說實話迴避依戀的人不在少數,想要和他們建立關係就要知道他們心理的真實想法和他們一貫的思維方式才可以。

迴避型依戀被分手後會很難過嗎? 而迴避型依戀人格似乎是親密關係中最令人恐懼的人格,他們面臨被分手也一樣會痛苦,但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來看,並不會表現得十分明顯,甚至他們也會進行自我欺騙,會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問題。

既然談及迴避型依戀,我們首先要知道,迴避型依戀的人都會有哪些特質? 這三種依戀型關係,你家寶寶屬於哪種? 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寶寶的親子依戀關係啦!最好的判斷辦法就是讓寶寶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和陌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媽媽走開幾分鐘!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麗.艾因沃斯就做過這樣的一個陌生情景實驗!得出寶寶們會有三種不同的表現:第一安全依戀型關係!寶寶有媽媽在的時候可以玩得很開心,媽媽走開了他們會有點緊張、焦慮或者大哭,不過他們知道媽媽會回來,所以還是可以繼續玩耍,等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得很開心,也不會哭鬧!情緒是很穩定的。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自我剖析 無論是在面對伴侶,還是在面對朋友、家人、同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總是會刻意跟周圍的人保持不同程度的距離,別人在向他表示親密的時候,心理和行爲都是一個拒絕的態度。

迴避型依戀的人,更注重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相當於一個祕密基地,不希望有任何人的侵犯和打擾。

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不會有好結果? 最近很多人問我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的問題,把自己對號入座。

但大多其實只是短期有了一些焦慮情緒和迴避情緒,這本質上,和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是有很大區別的。

真正的焦慮型和迴避型依戀類型是由於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導致的,難以改變,焦慮強勢和迴避壓抑的狀態往往是親密關係里的常態。

戀愛心理學:4種依戀型人格的特點 到了80年代,Hazan和Shaver將這種依戀理論放在用於研究成人戀情的關係中。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成年人的行爲可以從他兒時中找到痕跡。

根據一個人的焦慮程度和迴避程度的強弱,我們可以將依戀型人格分爲4種:安全型、迴避型、癡迷型、恐懼型。

迴避型依戀人格特質 我們先講迴避型依戀人格。

 1.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特徵表現 依戀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講,指的是嬰兒和她的養育人之間,一般是父母,所形成的一種感情上的聯結,這種聯結模式形成了之後,會影響到嬰兒長大之後的行爲。

做倔強的小草:迴避型依戀的人,適合和什麼樣的人談戀愛 迴避型依戀是一種很矛盾的狀態,明明很喜歡,很在乎,想要談戀愛,那是內心極度渴望的東西,但是對外又表現出冷淡,不信任,刻意和對方保持距離。

很多心理學家認爲,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形成是源於嬰兒期,愛的缺失,自幼缺乏母愛,缺少愛與被愛的能力。

心理學人格篇:迴避型依戀人格特徵 ,由不健康依戀模式發展而來的人格特質,他們分別是迴避型依戀人格特質,和焦慮型人格特質。

1.迴避型依戀人格有什麼特徵表現?2.這種人格是如何形成的?3.如果你的關係對象是迴避型依戀人格的話,你要如何跟他相處?4.如果你自己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你應該怎麼進行調整。

依戀是什麼意思? 感情中,爲何會出現「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爲「性單戀」。

這個羣體有著一個悲傷的稱號,叫做「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

當他們靠近星星時,會覺得星星是一塊碩大的隕石,隨時可能砸得自己四分五裂。

長期單身背後的心理原因丨迴避型依戀 被迫單身,正是因爲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導致:a.迴避型依戀——失活母親在場或者離開嬰兒都無所謂,嬰兒與母親未形成親密的情感聯結。

具有迴避型依戀的成年人,壓抑了依戀的衝動。

成人依戀詳解丨依戀類型對愛情有什麼影響? 這些嬰兒被稱爲焦慮-矛盾型。

    最後一類嬰兒被稱爲迴避型。

迴避型嬰兒(約占20%)在父母離開後沒有表現得特別沮喪,並且在重聚時會主動迴避和父母的接觸 ——他們有時會故意玩實驗室里的玩具而無視父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