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0n1579_008 瑜伽師地論第8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樂相雜住。

四闕隨順教。

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0315a01] 煩惱過患者。

當知。

諸煩惱有無量過患。

謂煩惱起時先惱亂其心。

次於所緣發起顛倒。

令諸隨眠皆得堅固。

SkiptoContent CBETA漢文大藏經 首頁»T30n1579_008瑜伽師地論第8卷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30n1579_008瑜伽師地論第8卷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大正藏(T)»第30冊»No.1579»第8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彌勒菩薩說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0313a19]復次云何雜染施設建立。

謂由三種雜染應知何等為三。

一煩惱雜染。

二業雜染。

三生雜染。

[0313a21]煩惱雜染云何。

嗢拕南曰。

 自性若分別  因位及與門 上品顛倒攝  差別諸過患[0313a24]當知煩惱雜染。

由自性故。

分別故。

因故。

位故。

門故。

上品故。

顛倒攝故。

差別故。

過患故。

解釋應知。

[0313a27]煩惱自性者。

謂若法生時其相自然不寂靜起。

由彼起故。

不寂靜行相續而轉。

是名略說煩惱自性。

[0313b01]煩惱分別者。

或立一種。

謂由煩惱雜染義故。

或分二種。

謂見道所斷。

修道所斷。

或分三種。

謂欲繫色繫無色繫。

或分四種。

謂欲繫記無記。

色繫無記。

無色繫無記。

或分五種。

謂見苦所斷。

見集所斷。

見滅所斷。

見道所斷。

修道所斷。

或分六種。

謂貪恚慢無明見疑。

或分七種。

謂七種隨眠。

一欲貪隨眠。

二瞋恚隨眠。

三有貪隨眠。

四慢隨眠。

五無明隨眠。

六見隨眠。

七疑隨眠。

或分八種。

謂貪恚慢無明疑見及二種取。

或分九種。

謂九結。

一愛結。

二恚結。

三慢結。

四無明結。

五見結。

六取結。

七疑結。

八嫉結。

九慳結。

或分十種。

一薩迦耶見。

二邊執見。

三邪見。

四見取。

五戒禁取。

六貪。

七恚。

八慢。

九無明。

十疑。

或分一百二十八煩惱。

謂即上十煩惱。

由迷執十二種諦建立。

應知。

[0313b17]何等名為十二種諦。

謂欲界苦諦集諦。

色界苦諦集諦。

無色界苦諦集諦。

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

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

無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顯滅諦道諦。

此中於欲界苦集諦。

及於欲界增上滅道諦。

具有十煩惱迷執。

於色界苦集諦。

及於彼增上滅道諦。

除瞋有餘煩惱迷執。

如於色界。

於無色界亦爾。

於欲界對治修中。

有六煩惱迷執。

謂除邪見見取戒禁取疑。

於色界對治修中。

有五煩惱迷執。

謂於上六中除瞋。

如於色界對治修中。

於無色對治修中亦爾。

如迷執。

障礙亦爾。

薩迦耶見者。

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及由任運失念故。

等隨觀執五種取蘊。

若分別不分別染污慧為體。

邊執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及由任運失念故。

執五取蘊為我性已等隨觀執為斷為常。

若分別若不分別染污慧為體。

邪見者。

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撥因撥果或撥作用。

壞真實事。

唯用分別染污慧為體。

見取者。

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以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及所依所緣所因俱有相應等法。

比方他見等隨觀執為最為上勝妙第一。

唯用分別染污慧為體。

[0313c14]戒禁取者。

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即於彼見。

彼見隨行。

若戒若禁。

及所依所緣。

所因。

俱有相應等法。

等隨觀執為清淨。

為解脫為出離。

唯用分別染污慧為體。

貪者。

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及由任運失念故。

於外及內可愛境界。

若分別不分別。

染著為體。

恚者。

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及由任運失念故。

於外及內非愛境界。

若分別不分別。

憎恚為體。

慢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及由任運失念故。

於外及內高下勝劣。

若分別不分別。

高舉為體。

無明者。

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及由任運失念故。

於所知事若分別不分別。

染污無知為體。

疑者。

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

即於所知事。

唯用分別異覺為體。

[0314a03]煩惱因者。

謂六種因。

一由所依故。

二由所緣故三由親近故。

四由邪教故。

五由數習故。

六由作意故。

由此六因。

起諸煩惱。

所依故者。

謂由隨眠起諸煩惱。

所緣故者。

謂順煩惱境界現前。

親近故者。

謂由隨學不善丈夫。

邪教故者。

謂由聞非正法。

數習故者。

謂由先殖數習力勢。

作意故者。

謂由發起不如理作意故諸煩惱生。

[0314a11]煩惱位者。

略有七種。

一隨眠位。

二纏位。

三分別起位。

四俱生位。

五耎位。

六中位。

七上位。

由二緣故。

煩惱隨眠之所隨眠。

一由種子隨逐故。

二由彼增上事故。

[0314a15]煩惱門者。

略由二門煩惱所惱謂由纏門及隨眠門。

纏門有五種。

一由不寂靜住故。

二由障礙善故。

三由發起惡趣惡行故。

四由攝受現法鄙賤故。

五由能感生等苦故。

云何隨眠門所惱。

謂與諸纏作所依故。

及能引發生等苦故。

又由七門。

一切煩惱於見及修能為障礙應知。

謂邪解了故。

不解了故。

解了不解了故。

邪解了迷執故。

彼因依處故彼怖所生故。

任運現行故。

[0314a23]云何煩惱上品相。

謂猛利相。

及尤重相。

此相略有六種。

一由犯故。

二由生故。

三由相續故。

四由事故。

五由起惡業故。

六由究竟故。

由犯故者。

謂由此煩惱纏故。

毀犯一切所有學處。

由生故者。

謂由此故。

生於欲界苦惡趣中。

由相續故者。

謂貪等行諸根成熟。

少年盛壯無涅槃法者。

由事故者。

謂緣尊重田。

若緣功德田。

若緣不應行田而起。

由起惡業故者謂由此煩惱纏故。

以增上適悅心起身語業。

由究竟故者。

謂此自性上品所攝。

最初耎對治道之所斷故。

[0314b06]煩惱顛倒攝者。

謂七顛倒。

一想倒。

二見倒。

三心倒。

四於無常常倒。

五於苦樂倒。

六於不淨淨倒。

七於無我我倒。

想倒者。

謂於無常苦。

不淨無我中。

起常樂淨我妄想分別。

見倒者。

謂即於彼妄想所分別中。

忍可欲樂建立執著。

心倒者。

謂即於彼所執著中貪等煩惱。

當知煩惱略有三種。

或有煩惱。

是倒根本。

或有煩惱。

是顛倒體。

或有煩惱是倒等流。

倒根本者。

謂無明。

顛倒體者。

謂薩迦耶見。

邊執見一分。

見取戒禁取及貪。

倒等流者。

謂邪見邊執見一分。

恚慢及疑。

此中薩迦耶見。

是無我我倒。

邊執見一分。

是無常常倒。

見取是不淨淨倒。

戒禁取是於苦樂倒。

貪通二種。

謂不淨淨倒。

及於苦樂倒。

[0314b20]煩惱差別者。

多種差別應知。

謂結。

縛。

隨眠。

隨煩惱。

纏。

暴流。

軛。

取。

繫。

蓋。

株杌。

垢。

常害。

箭。

所有。

根。

惡行。

漏。

匱。

燒。

惱。

有諍。

火。

熾然。

稠林。

拘礙。

如是等類煩惱差別當知。

此中能和合苦故。

名為結。

令於善行不隨所欲故名為縛。

一切世間增上種子之所隨逐故名隨眠。

倒染心故名隨煩惱。

數起現行故名為纏。

深難渡故。

順流漂故故名暴流。

邪行方便故名為軛。

能取自身相續不絕故名為取。

難可解脫故名為繫。

覆真實義故名為蓋。

壞善稼田故名株杌。

自性染污故名為垢。

常能為害故名為常害。

不靜相故遠所隨故。

故名為箭。

能攝依事故名所有。

不善所依故名為根。

邪行自性故名惡行。

流動其心故名為漏。

能令受用無有厭足故名為匱。

能令所欲常有匱乏故名為燒。

能引衰損故名為惱。

能為鬪訟諍競之因故名有諍。

燒所積集諸善根薪故名為火。

如大熱病故名熾然。

種種自身大樹聚集故名稠林。

能令眾生樂著種種妙欲塵故。

能障證得出世法故名為拘礙。

諸如是等煩惱差別。

佛薄伽梵隨所增強。

於彼種種煩惱門中。

建立差別。

結者九結。

謂愛結等。

廣說如前。

縛者三縛。

謂貪瞋癡。

隨眠者七種隨眠。

謂欲貪隨眠等。

廣說如前。

隨煩惱者。

三隨煩惱。

謂貪瞋癡。

纏者八纏。

謂無慚無愧。

惛沈睡眠。

掉舉惡作。

嫉妬慳悋暴流者四暴流。

謂欲暴流。

有暴流。

見暴流。

無明暴流。

如暴流軛亦爾。

取者四取。

謂欲取。

見取。

戒禁取。

我語取。

繫者四繫謂貪身繫。

瞋身繫。

戒禁取身繫。

此實執取身繫。

蓋者五蓋。

謂貪欲蓋。

瞋恚蓋。

惛沈睡眠蓋。

掉舉惡作蓋。

疑蓋。

株杌者三株杌。

謂貪瞋癡。

如株杌如是垢常害箭。

所有惡行亦爾。

根者三不善根。

謂貪不善根。

瞋不善根。

癡不善根。

漏者三漏。

謂欲漏有漏無明漏。

匱者三匱。

謂貪瞋癡。

如匱如是燒惱有諍。

火熾然稠林亦爾拘礙者有五拘礙。

一顧戀其身。

二顧戀諸欲。

三樂相雜住。

四闕隨順教。

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0315a01]煩惱過患者。

當知。

諸煩惱有無量過患。

謂煩惱起時先惱亂其心。

次於所緣發起顛倒。

令諸隨眠皆得堅固。

令等流行相續而轉。

能引自害。

能引他害。

能引俱害。

生現法罪。

生後法罪。

生俱法罪。

令受彼生身心憂苦。

能引生等種種大苦。

能令相續遠涅槃樂。

能令退失諸勝善法。

能令資財衰損散失。

能令入眾不得無畏悚懼無威。

能令鄙惡名稱流布十方。

常為智者之所訶毀。

令臨終時生大憂悔。

令身壞已墮諸惡趣生那落迦中。

令不證得自勝義利。

如是等過無量無邊。

[0315a13]云何業雜染。

嗢拕南曰。

 自性若分別  因位及與門 增上品顛倒  差別諸過患[0315a16]當知業雜染。

由自性故。

分別故。

因故。

位故。

門故。

上品故。

顛倒故。

差別故。

過患故。

解釋應知。

業自性云何。

謂若法生時。

造作相起。

及由彼生故。

身行語行於彼後時造作而轉。

是名業自性。

[0315a20]業分別云何。

謂由二種相應知。

一由補特伽羅相差別故。

二由法相差別故。

此復二種。

即善不善十種業道。

所謂殺生離殺生。

不與取離不與取。

欲邪行離欲邪行。

妄語離妄語。

離間語離離間語。

麁惡語離麁惡語。

綺語離綺語。

貪欲離貪欲。

瞋恚離瞋恚。

邪見離邪見。

[0315a26]補特伽羅相差別建立者。

謂如經言。

諸殺生者。

乃至廣說。

殺生者者。

此是總句。

最極暴惡者。

謂殺害心正現前故。

血塗其手者。

謂為成殺身相變故。

害極害執者。

謂斷彼命故。

解支節故。

計活命故。

無有羞恥者。

謂自罪生故。

無有哀愍者。

謂引彼非愛故。

有出家外道名曰無繫。

彼作是說。

百踰繕那內所有眾生。

於彼律儀若不律儀。

為治彼故。

說如是言一切有情所。

即彼外道復作是說。

樹等外物亦有生命。

為治彼故。

說如是言真實眾生所。

此即顯示真實福德遠離對治。

及顯示不實福德遠離對治。

如是所說諸句。

顯示加行殺害乃至極下捃多蟻等諸眾生所者。

此句顯示無擇殺害。

於殺生事若未遠離者。

此顯遇緣容可出離。

謂乃至未遠離。

來名殺生者。

又此諸句略義者。

謂為顯示殺生相貌。

殺生作用。

殺生因緣。

及與殺生事用差別。

又略義者。

謂為顯示殺生如實。

殺生差別。

殺所殺生。

名殺生者。

又此諸句顯能殺生補特伽羅相。

非顯殺生法相。

[0315b18]復次不與取者者。

此是總句。

於他所有者。

謂他所攝財穀等事。

若在聚落者。

謂即彼事於聚落中。

若積集若移轉。

若閑靜處者。

謂即彼事於閑靜處。

若生若集。

或復移轉。

即此名為可盜物數者。

謂所不與不捨不棄物。

若自執受者。

謂執為己有。

不與而取者。

謂彼或時資具闕少執為己有。

不與而樂者。

謂樂受行偷盜事業。

於所不與不捨不棄而生希望者。

謂劫盜他。

欲為己有。

若彼物主。

非先所與。

如酬債法。

是名不與。

若彼物主。

於彼取者而不捨與。

是名不捨。

若彼物主。

於諸眾生不隨所欲受用而棄。

是名不棄。

自為而取者。

謂不與而取故。

及不與而樂故。

饕餮而取者。

謂所不與不捨不棄而希望故。

不清而取者。

謂於所競物為他所勝不清雪故。

不淨而取者。

謂雖勝他而為過失。

垢所染故。

有罪而取者。

謂能攝受現法後法非愛果故。

於不與取若未遠離者。

如前殺生相說。

應知所餘業道亦爾。

此中略義者。

謂由盜此故。

成不與取。

若於是處。

如其差別如實劫盜。

由劫盜故。

得此過失。

是名總義。

又此中亦顯不與取者相非不與取法相。

當知餘亦爾。

[0315c12]復次欲邪行者者。

此是總句。

於諸父母等所守護者。

猶如父母於己處女。

為適事他故。

勤加守護。

時時觀察。

不令與餘共為鄙穢。

若彼沒已。

復為至親兄弟姊妹之所守護。

此若無者。

復為餘親之所守護。

此若無者。

恐損家族。

便自守護。

或彼舅姑。

為自兒故勤加守護。

有治罰者。

謂諸國王。

若執理者。

以治罰法。

而守護故。

有障礙者。

謂守門者。

所守護故。

此中略顯未適他者三種守護。

一尊重至親眷屬自己之所守護。

二王執理家之所守護。

三諸守門者之所守護。

他妻妾者。

謂已適他。

他所攝者。

謂即未適他。

為三守護之所守護。

若由凶詐者。

謂矯亂已。

而行邪行。

若由強力者。

謂對父母等。

公然強逼。

若由隱伏者。

謂不對彼。

竊相欣欲而行欲行者。

謂兩兩交會。

即於此事非理欲心而行邪行者。

謂於非道非處非時。

自妻妾所。

而為罪失。

此中略義者。

謂略顯示若彼所行。

若行差別。

若欲邪行。

應知。

[0316a03]復次諸妄語者者。

此是總句。

若王者。

謂王家。

若彼使者謂執理家。

若別者謂長者居士。

若眾者謂彼聚集。

若大集中者。

謂四方人眾聚集處。

若已知者。

謂隨前三所經語言。

若已見者。

謂隨曾見所經語言。

若由自因者。

謂或因怖畏。

或因味著。

如由自因。

他因亦爾。

因怖畏者。

謂由怖畏殺縛治罰黜責等故。

因味著者。

謂為財穀珍寶等故。

知而說妄語者。

謂覆想欲見而說語言。

此中略義者。

謂依處故。

異說故。

因緣故。

壞想故。

而說妄語應知。

[0316a14]復次離間語者者。

此是總句。

若為破壞者。

謂由破壞意樂故。

聞彼語已向此宣說聞此語已向彼宣說者。

謂隨所聞順乖離語。

破壞和合者。

謂能生起喜別離故。

隨印別離者。

謂能乖違喜更生故。

憙壞和合者。

謂於已生喜別離中心染污故。

樂印別離者。

謂於乖違喜更生中心染污故。

說能離間語者。

謂或不聞或他方便故。

此中略義者。

謂略顯示離間意樂。

離間未壞方便。

離間已壞方便。

離間染污心。

及他方便應知。

[0316a24]復次麁惡語者者。

此是總句。

此中尸羅支所攝故。

名語無擾動。

文句美滑故。

名悅耳。

增上欲解所發起故。

非假偽故。

非諂媚故名為稱心。

不增益故。

應順時機引義利故。

名為可愛。

趣涅槃宮故名先首。

文句可味故名美妙。

善釋文句故名分明。

顯然有趣故名易可解了。

攝受正法故名可施功勞。

離愛味心之所發起故名無所依止。

不過度量故名非可厭逆。

相續廣大故名無邊無盡。

又從無擾動語。

乃至無邊無盡語。

應知略攝為三種語。

一尸羅律儀所攝語。

謂一種。

二等歡喜語。

謂三種。

三說法語。

謂其所餘。

即此最後又有三種應知。

一所趣圓滿語謂初一。

二文詞圓滿語謂次二。

三方便圓滿語謂其所餘。

又於未來世可愛樂故名可愛語。

於過去世可愛樂故名可樂語。

於現在世事及領受可愛樂故。

名可欣語及可意語。

應知即等歡喜語名無量眾生可愛可樂可欣可意語。

即說法語名三摩呬多語。

即尸羅支所攝語。

名由無悔等漸次能引三摩地語。

此中毒螫語者。

謂毀摩他言縱瞋毒故。

麁獷語者。

謂惱亂他言發苦觸故。

所餘麁惡語。

翻前白品應知。

[0316b18]復次諸綺語者者。

此是總句。

於邪舉罪時。

有五種。

邪舉罪者言不應時故名非時語者。

言不實故名非實語者。

言引無義故名非義語者。

言麁獷故名非法語者。

言挾瞋恚故名非靜語者。

又於邪說法時。

不正思審而宣說故。

名不思量語。

為勝聽者而宣說故名不靜語。

非時而說前後義趣不相屬故名雜亂語。

不中理因而宣說故名非有教語。

引不相應為譬況故名非有喻語。

顯穢染故名非有法語。

又於歌笑嬉戲等時。

及觀舞樂戲笑俳說等時。

有引無義語。

此中略義者。

謂顯如前說三時綺語。

[0316c01]復次諸貪欲者者。

此是總句。

由猛利貪者。

謂於他所有。

由貪增上。

欲為己有。

起決定執故。

於財者。

謂世俗財類。

具者。

謂所受用資具。

即此二種總名為物。

凡彼所有定當屬我者。

此顯貪欲生起行相。

此中略義者。

當知顯示貪欲自性貪欲所緣貪欲行相。

[0316c07]復次瞋恚心者者。

此是總句。

惡意分別者。

謂於他有情所。

由瞋恚增上力。

欲為損害起決定執故。

當殺者。

謂欲傷害其身。

當害者。

謂欲損惱其身。

當為衰損者。

謂欲令彼財物損耗。

彼當自獲種種憂惱者。

謂欲令彼自失財物。

此中略義如前應知。

[0316c13]復次諸邪見者者。

此是總句。

起如是見者。

此顯自心忍可欲樂當所說義。

立如是論者。

此顯授他當所說義。

無有施與無有愛養。

無有祠祀者。

謂由三種意樂非撥施故。

一財物意樂。

二清淨意樂。

三祀天意樂。

供養火天名為祠祀。

又顯非撥戒修所生善能治所治故。

及顯非撥施所生善能治所治故說如是言。

無有妙行無有惡行。

又顯非撥此三種善能治所治所得果故。

說如是言。

無有妙行惡行二業果及異熟。

又顯非撥流轉依處緣故。

說如是言。

無有此世。

無有他世。

又顯非撥彼所託緣故。

及非撥彼種子緣故。

說如是言。

無母無父。

又顯非撥流轉士夫故。

說如是言。

無有化生有情。

又顯非撥流轉對治還滅故。

說如是言。

世間無有真阿羅漢。

乃至廣說。

已趣各別煩惱寂靜故名正至。

於諸有情遠離邪行行無倒行故名正行。

因時名此世間。

果時名彼世間。

自士夫力之所作故。

名為自然。

通慧者。

謂第六。

已證者謂由見道。

具足者謂由修道。

顯示者自所知故。

為他說故。

我生已盡等。

當知如餘處分別。

此中略義者。

謂顯示謗因謗果。

誹謗功用謗真實事。

功用者。

謂殖種功用。

任持功用。

來往功用。

感生業功用。

又有略義差別。

謂顯示誹謗若因若果。

若流轉緣。

若流轉士夫。

及顯誹謗彼對治還滅。

又誹謗流轉者。

應知謗因不謗自相。

謗還滅者。

應知謗彼功德。

不謗補特伽羅。

[0317a13]復次白品一切翻前應知。

所有差別我今當說。

謂翻欲邪行中。

諸梵行者者。

此是總句。

當知此由三種清淨而得清淨。

一時分清淨。

二他信清淨。

三正行清淨。

盡壽行故。

久遠行故者。

此顯時分清淨。

諍處雪故名清。

無違越故名淨。

此二總顯他信清淨。

此中或有清而非淨。

應作四句。

初句者。

謂實毀犯於諍得勝。

第二句者。

謂實不犯於諍墮負。

第三句者。

謂實不犯於諍得勝。

第四句者。

謂實毀犯於諍墮負。

不以愛染身觸母邑故。

名遠離生臭。

不行兩兩交會鄙事故。

名遠離婬欲。

不以餘手觸等方便而出不淨故。

名非鄙愛願受持梵行故。

名遠離猥法。

如是名為正行清淨具足。

當知略義即在此中。

又翻妄語中。

可信者。

謂可委故。

可委者。

謂可寄託故。

應可建立者。

謂於彼彼違諍事中應可建立為正證故。

無有虛誑者。

於委寄中不虛誑故。

不欺誷故。

此中略義者。

謂顯三種攝受。

一欲解攝受。

二保任攝受。

三作用攝受。

[0317b04]復次法相差別建立者。

謂即殺生離殺生等。

云何殺生。

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

起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殺方便。

及即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

云何不與取。

謂於他攝物。

起盜欲樂。

起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盜方便。

及即於彼盜究竟中所有身業。

云何欲邪行。

謂於所不應行非道非處非時。

起習近欲樂。

起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欲邪行方便。

及於欲邪行究竟中所有身業。

云何妄語。

謂於他有情起覆想說欲樂。

起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偽證方便。

及於偽證究竟中所有語業。

云何離間語。

謂於他有情起破壞欲樂起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破壞方便。

及於破壞究竟中所有語業。

云何麁惡語。

謂於他有情。

起麁語欲樂。

起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麁語方便。

及於麁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云何綺語。

謂起綺語欲樂。

起染污心。

若即於彼起不相應語方便。

及於不相應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云何貪欲。

謂於他所有。

起己有欲樂起染污心。

若於他所有。

起己有欲樂決定方便。

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云何瞋恚。

謂於他起害欲樂。

起染污心。

若於他起害欲樂決定方便。

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云何邪見。

謂起誹謗欲樂。

起染污心。

若於起誹謗欲樂決定方便。

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云何離殺生。

謂於殺生。

起過患欲解。

起勝善心。

若於彼起靜息方便。

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

如離殺生。

如是離不與取。

乃至離邪見。

應知亦爾。

此中差別者。

謂於不與取起過患欲解。

乃至於邪見起過患欲解。

起勝善心。

若於彼起靜息方便。

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意業。

如是十種。

略為三種。

所謂身業語業意業。

即此三種廣開十種應知。

[0317c08]業因云何。

應知有十二種相。

一貪二瞋。

三癡四自。

五他六隨他轉。

七所愛味八怖畏。

九為損害十戲樂。

十一法想十二邪見。

[0317c11]業位云何。

應知略說有五種相。

謂耎位中位上位生位習氣位。

由耎不善業故。

生傍生中。

由中不善業故。

生餓鬼中。

由上不善業故。

生那落迦中。

由耎善業故。

生人中。

由中善業故。

生欲界天中。

由上善業故。

生色無色界。

何等名為耎位不善業耶。

謂以耎品貪瞋癡為因緣故。

何等名為中位不善業耶。

謂以中品貪瞋癡為因緣故。

何等名為上位不善業耶。

謂以上品貪瞋癡為因緣故。

若諸善業。

隨其所應。

以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

應知。

何等生位業。

謂已生未滅。

現在前業。

何等習氣位業。

謂已生已滅。

不現前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30冊No.1579瑜伽師地論【版本記錄】CBETA電子佛典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CD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西蓮淨苑輸入,惠敏法師提供之科判【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網路分享: TweetWidget ShareonFacebook FacebookLike 瀏覽次數:9658 設定 經文格式設定 本站網址規則 最新文章 CBETA漢文大藏經網站網址規則 經文格式設定 請您推薦經典列表 福嚴精舍三年閱經目錄(印順導師擬) 常用經典列表 CBETA漢文大藏經網站成立 漢字資料庫 輸入漢字或輸入組字式:  經目搜尋 可輸入冊數、經號、經名或譯者: 進階搜尋 CBETA相關網站 CBETA首頁 漢文大藏經(本站) 漢文大藏經 (線上手機版) 漢文字詞資訊網 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 CBETA討論區 (新版) CBETA討論區 (舊版) 台北版佛典集成 (數位典藏專案)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Plus專頁   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日本語 한국어 English 使用者登入 使用OpenID登入: 什麼是OpenID? 使用者名稱:* 密碼:* 使用OpenID登入 取消OpenID登入 索取新密碼 廣告 Copyright©2022CBETA漢文大藏經.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WebSite : https://www.cbeta.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886-2-2383-2182 地址 : 10044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8樓R812 Address : Rm.812,8F.,No.77,YanpingS.Rd.,ZhongzhengDist.,TaipeiCity10044,Taiwan(R.O.C.) 本網站係採用CreativeCommons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中華民國)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1998-2020CBETA tripitaka|aboutseo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