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存股ETF 第一年就領股利18萬元- 理財 - 經濟日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工程師存股ETF 第一年就領股利18萬元 ... 元,相當於平均月領4萬元的被動收入,截至2021年底,總報酬率是30.45%,他設定10年後45歲股利年領200萬元。

限時推出「經濟日報數位訂閱+今周刊App」年訂專案。

面對國際政治、總體經濟、產業衝擊等快速變化,更需要有脈絡的深度內容。

雙重服務,一次擁有,無時無刻,讀懂局勢! 限時 &nbsp6 折&nbsp 優惠 &nbsp$ 2,990 限時優惠最後倒數 不再通知 明天通知 立即前往 經濟日報 理財 個人理財 工程師存股ETF第一年就領股利18萬元 提要 時間很「寶貴」,如何增值? 圖/pixabay 本文共4834字 ', '', '', '', '', '', '', '', '', '', '', '', '', ' 00:00 2022/06/0202:45:34 采實文化作者:吳宜勲(老吳) 編按:作者從年年虧損到每年穩穩獲利超過25%,採用「買進好公司、分散風險」的自組ETF存股法,讓他第一年存股就年領股利18萬元,第二年成長到50萬元,相當於平均月領4萬元的被動收入,截至2021年底,總報酬率是30.45%,他設定10年後45歲股利年領200萬元。

他利用ROE和EPS獲利指標,找出值得留意的「候選股」,再從股價與季線乖離率,掌握買進時機點,成為自組ETF的「獲選股」,檢視「獲選股」的成本狀況,帳面報酬率小於20%優先加碼,當「獲選股」EPS為負值、ROE大幅衰退,就必須停損變成「淘汰股」。

推薦 上天是很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上班、通勤、睡眠,就耗費一天中70%以上的時間,再扣除吃飯、洗澡與家庭時間等,實際上可以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能剩不到10%的時間(約2個小時)。

大部分的上班族,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工作,甚至是回家後還要工作,目的就是賺取薪資,為了能維持一定水準的生活。

「財務自由」對小資族家庭來說,其實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雖然看似遙不可及,但千萬不要因此放棄自己追求目標的權力。

讓時間變得越來越有價值,最好的方式是就是投資自己,除了後文會提到的專注本業,以股息作為被動收入的角度來看,買入多間好公司並長期持有,就等於是有成千上萬名員工,在用他們寶貴的時間來幫自己賺錢,當持有的股份越多,就能得到越多的回報,當股東就是這麼迷人。

每個人都應該靠投資為自己加薪 在自己開始進行存股或長期投資的第2年,配合分散持股,雖然獲利很平凡,但已經漸漸遠離大賠的散戶宿命,所以我很樂意跟身邊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模式,希望他們也能即早開始投資累積退休的能量,並且藉此有機會,在未來提升生活品質。

而朋友中,聽完我的分享後,大概分成三種類型: 1.有投資經驗,但缺乏耐心 每當自己保守的對他們說:「10年後,就有機會有顯著的獲利。

」大部分的人一聽到十年,都是興趣缺缺,彷彿看到初入股市的自己,十年?別開玩笑了,要這麼久才能賺到錢,存股這方式,應該是股票投資策略的下下策吧? 自己時常在想,能實踐存股的投資人,應該有90%以上都是曾經受過市場摧殘的人,是不是唯有這樣,才能徹底領悟,市場上存在的風險與不確定因素,比我們想的還要多,能透過閱讀或對談等方式,學習前輩的經驗,就有機會讓自己在初入股市時,少繳一些學費,是很值得的一件事。

2.對進入市場,極度恐慌的人 或許是從小耳濡目染聽長輩提到股市有多危險,又或許是就業後,看過太多投資失敗的案例,選擇寧願持有現金或定存,抱持著只要不進入股票市場,就不會賠錢的保本做法。

但存款就算帳面上的金額不會減少,通膨卻會讓現金越來越不值錢。

相信2021年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物價上漲充斥在生活的食衣住行中,雖然2022年即將升息,但長期來看,投資股票的報酬率遠比定存來的高。

3.月光族 這樣的生活方式,現在或許還可以過得風光體面,但當主動收入不可預期的遭到中斷或是大幅減少時,例如2020年3月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若是沒有存款或存股,生活將受到很嚴重的影響。

雖然我也算是個月光族,但在固定支出的項目中,已有規畫必須投資的金額。

這個金額可以依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與支出而定。

訂定後,就要想辦法每個月都達到目標,藉此累積自己的資產。

  再忙,也別忘了投資 自己一開始是抱著想要暴賺,進來市場海撈一筆的心態接觸股市,慶幸在還沒從股市畢業前,就不斷修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投資的方法有很多種,也是一項耐力賽,個人認為要長期的堅持下去必須了解幾個重點: 1.每個人都要有夢想 在電影《功夫》的台詞中:「人如果沒有了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每個人的夢想或大或小都不相同,但我相信,很少人的夢想是做現在的工作,直到走不動。

一旦如果沒了主動收入,那拿什麼來支撐自己的夢想呢?基於這個理由,就算現在的工作再忙碌,都應該要抽出時間投資。

2.找到讓自己不會有壓力的投資方式 若有壓力的做一件事,一定無法撐幾天、幾個月,更別說幾年以上了。

若覺得選股很難,那就直接買ETF;若覺得投很多錢壓力很大,那麼先少少量的投入;若覺得擇時買進有困擾,那就定期定額。

總之,就是先選最簡單的方式,讓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進入市場,久了若有其他想法,再慢慢調整。

3.找到自己認同的標的 若是聽別人報牌,就算是看對,也不會有成就感,成就感對於每個人心態的鼓勵是相當大的。

4.相信自己可以從中賺到錢 這很重要,老實說會賺錢的東西,大家都會有興趣, 若一開始就覺得股市如虎口,就會連進場的欲望都沒有,一直當個局外人。

但也不能把「從中賺到錢」誤解成「輕易賺到錢」,天下永遠沒有白吃的午餐,必須先將心態調整好,一開始的摸索與撞牆期難免都的遇到,但千萬別被市場嚇跑。

當然時間久了,漸漸從市場中獲利,就會產生一種正向循環,激發出更多的熱情。

5.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投資也是 許多人覺得工作是不得不的事,但其實在通膨的大環境下,投資亦是如此,資產會變得保值,會變的越來越貴,而貨幣不會。

篩選好公司,納入投資組合 存股對自己而言是不斷進化與修正,選股標準歷經1.0、2.0到3.0版,之後不確定會不會有4.0版,但如同大家熟知的那句話:「世界唯一不變的事,就是一直在變。

」所以定時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也是必須的。

存股1.0版,重視殖利率高的個股 存股1.0版中,我的選股標準如下: 1.ROE連續5年>10% 2.公司連續5年以上EPS為正值 3.股價<80元 4.董監持股比例>10% 5.毛利率近5年平均>20% 6.現金殖利率近5年>5% 存股2.0版,放寬標準,廣納好公司 存股2.0版中,我的選股標準如下: 1.ROE連續5年>10% 2.公司連續10年以上EPS為正值 3.股價<80元 4.董監持股比例>10% 5.毛利率近5年平均>20% 6.現金殖利率近5年>5% 原本存股1.0的標準因實際操作後,做出了刪除與調整,最後留下2項指標。

存股2.0的標準,看似只有簡易的2項指標,其實就有一定的篩選效果。

當占比越高,就需要挑出越穩定的公司,而當占比較低時,則可以承受波動大一些或是上市不到10年的公司。

舉例來說,以2021年往回看過去幾年,志聖(2467)(2467)、力成(6239)(6239)、逸昌(3567)(3567)與環球晶(6488)(6488)等,都有達到連續5年EPS為正值,雖還不到連續10年,在比例控制好的情況下,現階段會是自己想要長期持有的公司。

刪除股價限制,藉零股交易,買進獲利穩定的高價股 自從盤中零股交易制度實施後,我可以用零股的方式買入高價股,不用擔心一次投入過多資金,造成心理壓力,因此存股2.0版時,刪除了股價限制。

買零股對小資族而言,是一大福音,但必須注意手續費,台股規定手續費上限是成交價金的0.1425%,而最低的手續費用是20元。

但已有不少券商推出盤中零股手續費最低1元的優惠(如元大、國泰、富邦、統一、凱基、群益、永豐金、新光、兆豐、元富等,實際可跟營業員確認)。

也正因如此,我開始買進高價股。

高價股跟高殖利率股是有衝突的,大部分的高價股,殖利率不到5%。

在台股,殖利率高容易成為一種保護傘,許多投資人會優先選取殖利率高的股票,認為可以獲得比較高的股息,但一味追求高殖利率,反而會掉入另一種陷阱,就是領了一、二年的配息後,沒有填息,含息報酬始終是負值。

所以「穩定配息」與「填息」反而比高殖利率更重要。

有些高價股雖然殖利率只有3%∼4%,但卻很容易填息,長久下來,投資的報酬率會遠高於殖利率高的個股;不填息的標的一直沒辦法回到除息前的股價,雖然領到股利,但如同大家常說的「左手換右手」沒有賺到什麼。

我也喜歡有配息的投資標的,雖然無法填息的標的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等於「左手換右手」,但只要是穩定獲利的公司,長期持有,填息也是早晚的事,只要每年持續參與除息,獲利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高價股為什麼可以成為高價股,一定有它的原因,任何一家公司的股價,都是由市場的交易機制定義出來的。

因此我會評估現價,檢視過去5∼10年是否穩定獲利,抱持長期持有的投資心態,接著確認股價與季線的乖離率<10%或低於季線後,即可分批投入資金。

董監持股比例改作參考,不再是必要條件 董監持股的比例雖然可以反應出大股東對公司的心態,但並非所有公司都適用,例如股本規模較大,董監持股比例較難>10%,或有些董監事以他方式持股,容易導至判斷失準。

為了不要錯過擁有這樣的好公司,因此改用作參考,如台泥(1101)(1101)、宇隆(2233)(2233)、光寶科(2301)(2301)、台積電(2330)(2330)、京元電(2449)(2449)、義隆(2458)(2458)、志聖(2467)(2467)、興富發(2542)(2542)、國泰金(2882)(2882)、玉山金(2884)(2884)、台新金(2887)(2887)、永豐金(2890)(2890)、中信金(2891)(2891)、聯詠(3034)(3034)、穩懋(3105)(3105)、大聯大(3702)(3702)、和碩(4938)(4938)等(資料來源:2021年11月公開觀測資訊站)。

前述都是董監持股比例不到10%,但符合ROE與EPS兩項指標的好公司。

其中大部分的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都高於董監持股,故在2.0的選股標準中,就將董監持股比例改用來參考,而不是必要條件。

刪除毛利率限制,不錯過各產業好公司 存股2.0版的選股標準,刪除了毛利率的選項,因為每個產業特性不同,有些產業的毛利率雖然不高,但獲利能力卻很好。

像是「通路產業」與「電子代工產業」是靠薄利多銷的方式經營,需要靠大量的營收來支撐獲利,當規模越做越大,擁有的客戶群即是他們的優勢。

雖然近年毛利率<20%,但在每年持續獲利與穩定配發股息的表現上,都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好公司,例如華立(3010)(3010)、全國電(6281)(6281)、和碩(4938)(4938)、文曄(3036)(3036)、大聯大(3702)(3702)、威健(3033)(3033)、精技(2414)(2414)、廣達(2382)(2382)等。

當然也不是篩選出來的公司都適合拿來存股。

存股之前,要先認同該公司或該產業,接著再將其納入自己的觀察名單中,待可以接受的價位出現再買入。

存股3.0版,加強分散風險,邊執行邊修正 加入國外ETF與債券,分散風險 我在存股3.0的策略,是使用原有2.0的方式,再加入追蹤台灣以外標的的ETF與債券。

要檢視自己的投資方式或選股邏輯有沒有出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進行1、2年的時間,看結果是小賺、小賠還是大賠?基本上,符合上述的選股指標,在分散投資、分批進場及有條件逢低加碼的大原則下,在1、2年的時間內,整體的投資報酬是很難大賠與大賺的。

投資沒有人天生就會,邊操作邊調整才會進步 如果在指數沒有崩盤的情況,自己的投資部位出現大賠,那應該就是有某個環節出問題了,看是買入的價位需要調整?還是原本認為可以穩定持有的股票,表現不如預期等,找出原因再隨之調整。

投資這件事,沒有人天生就會,初期邊執行邊調整是必須的。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的《自組ETF,讓我股利翻倍的存股法:忙碌理科工程師打造屬於自己的ETF,月領4萬被動收入》 作者:吳宜勲(老吳)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

30歲畢業後,從事機構工程師一職,相較於多數同儕,投入職場年齡較晚的他,藉著努力工作增加存款,希望能早點成家並擁有小孩。

同時也一直想找到一個快速累積財富的捷徑,讓一切規劃更順利,因此心中有著成為一位投資暴發戶的夢想。

也因一開始想快速賺錢的不成熟心態,即使有穩定的現金流,卻始終無法累積資產。

繳了數年的市場學費後,漸漸了解,有夢想是必要的,但在追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修正,直到找到可行且適合自己的方式。

老吳投入市場9年後,沒有從市場畢業,反而心態漸趨成熟,雖未有驚人的獲利,但已從只會賠錢的結果進步到可穩定領息的成果,藉此書與大家分享當中的方法與心法。

投資這件事,不做或許也不會怎麼樣,但做了,肯定會讓人生很不一樣!投資這件事,不需要很厲害,但需要很有耐心!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 成立時間於2011年5月。

在這裡分享生活、健康、親子、商業等好書,如果你是想生活精彩美好的朋友,快來加入我們吧! 延伸閱讀 殖利率5%、股價低於80元...他靠存股每月領4萬股息,悟「財富自由不能只靠賺價差」 05/3103:16 一年慘賠30萬元,到年領50萬股利!工程師自組ETF:一旦開始存股就永不嫌晚 05/3103:04 該怎麼存錢投資,才會真的賺到錢? 05/2800:49 跨界主播30歲買房選股三招打造被動收入 05/0407:34 金錢有其時間價值絕對不是再賺就好 04/2608:20 窮小子也能買台中豪宅!他從遊戲點數聞到商機靠「套利」賺到第一桶金 04/2608:00 上一篇 50歲開始存退休金,會太晚嗎?中年夫妻一起這樣做,65歲存到1,500萬 下一篇 33歲女主播買永和1,700萬房「黃金鐵三角」打造人生第一桶金 相關 巴比倫首富的致富之道:你所存下的錢 必須能為你賺錢 33歲女主播買永和1,700萬房「黃金鐵三角」打造人生第一桶金 協和基金合夥人談家庭理財:未來數十年 繼續投資低成本指數基金 「我對投資從來沒有熱忱」晨星個人財務公司總監:花最少時間做最好配置 通膨時代來臨,購買力可能下降45%,未來的個人資產配置該怎麼辦? 主動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哪個好?一張圖看懂投資者如何穩穩賺 買指數型基金、ETF慘賠,被動投資錯了嗎?小心股市新手的三大NG行為 約翰.柏格:必定會贏的指數化投資哲學 只買指數型基金、ETF不夠!想要賺到錢,還需要加上「這個操作」 台股萬六保衛戰選對投資工具很重要 幣圈雷曼時刻來臨該怎辦?看看老幣圈人怎麼說 美股「阿土伯」傳奇!85歲資深散戶:熊市才能撿便宜最愛買這種股票 熊市到10月,要搶保本高息商品嗎?40年台股老手清光股票:這些投資才是真抗震 個股技術分析五個計量化技術指標應用 KD指標的四大功能為何?要如何使用? 移動平均線怎麼用?40年老手以群創、長榮海為例:找出最佳買賣點 「友達群創不會合併,兩家都會活下去」20年老手的三個觀察:面板股長線投資價值浮現 連14年平均獲利24%!前華爾街經理人:長期投資也得賣股 四個時機一定要出手 「這家公司如果是我的,該有多好!」,這個念頭就是最好的選股標準 韓國平民股神的「聯想式投資」,以3檔二倍股為例:投資想獲利先從常識開始 不找人氣股,找好股同行;既然要買,就在該買的時候買 1997年金融風暴,他大買三檔股票,二年資產翻165倍:好企業的股價一定會上漲 7月財報周就是照妖鏡!兩岸資深投資人:反彈只是反彈,麻雀不會變鳳凰 「若十年前就買台積電,那現在...」其實,長期投資只是個假議題罷了 5、6月車電股大漲,台股第3季會如何?看懂大戶聰明錢的「二個底氣」 失智媽媽的財產如何處理?家人爭產的一級戰場:你簽的意定監護契約有效嗎? 在股市賺1,000萬又如何?37歲二寶爸停損低點慘虧800萬,妻嘆「養家要看本業而非靠投資」 股市暴跌怎麼辦?巴菲特以2016年股災為例:「這樣做」十年就有好報酬 1,002張台積電,早餐店老闆娘一家子緊抱30年:每年幾百萬股息可領,為何賣掉殺雞取卵? 台股空頭還沒落底!K線達人:二步驟抄底 成功賺大波段 不確定性加劇 依4情境調整投資配置 如何判斷科技股止跌進場點? 不要過度貪婪,也別過度恐懼!60億操盤手:好股票不會因為法人下車就變壞 跟著除權息節奏賺價差掌握5撇步獲利手到擒來 讓存股更簡單元大證券台股推定期定額日日扣 當你開始理財,大多數獲利並非來自高明的投資策略,而是儲蓄率 1985年拿65美元買喬丹鞋,或者投資Nike股票,過了30年結果如何? 為何不該等「跌到最低點」再買股票?理財專家實測:定期定額比Allin更賺錢 把儲蓄當作訂Netflix!讓每月要存的錢「自動扣款」,就能安心花掉剩下的錢 50歲開始存退休金,會太晚嗎?中年夫妻一起這樣做,65歲存到1,500萬 熱門 失智者的金融危機/千億休眠資產有待活化 失智者的金融危機/第一線行員要有警覺性 失智者的金融危機/掌握五大守則建失智防護網 失智者的金融危機/友善金融扮新家人關懷弱勢 全球主要債市資金呈淨流出狀態 知名財管集團瑞士寶盛:看好2023全球通膨降至3.8% 失智者的金融危機/一份好的安養信託,能守護老人資產嗎? 大中華基金績效帶勁 第3季基金投資趨勢/股六債二押寶多重資產 債券有潛利長線布局 平衡型基金攻守兼備 數位基礎建設夯 印度股中長線唱多 中國基金、ETF分批買 特別股抗波動避險優選 股債商品6月黯淡 台股基金法人喊布局 防禦類股實質資產聚焦 兆豐台灣晶圓製造ETF7/21開募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63525411001 熱門排行 市場焦點 06/2811:02 誰在買宏達電?股價6天漲4成這個分點押很大 市場焦點 06/2812:12 台股下單APP集體掛掉網路炸翻三竹回應了 國際焦點 06/2807:03 大賣空本尊暗示聯準會可能改變立場 金融脈動 06/2811:35 證券下單系統驚傳斷網?!業者:已迅速恢復 房市話題 06/2809:28 最新七都新建案議價率出爐這區最好殺 編輯精選 電動車大考 2022/06/26 13:31:46 10年後要吃20倍的電,台電準備好了嗎? 科技產業 2022/06/27 14:34:33 稱霸TWS藍牙晶片市場達發股價為何能超越富爸爸聯發科? 綠電三部曲 2022/06/28 13:27:39 一場最好的公民教育課,她們帶孩子思考屋頂上為何有太陽能板 外媒解析 2022/06/28 15:46:18 失業率低於4%+通膨率高於4%=衰退兩年內將至? 金融脈動 2022/06/28 13:53:46 衝撞金管會、陷官司纏身街口創辦人胡亦嘉退居幕後迎「進階」人生 網群與速覽 經濟VIP 經濟彭博 產業資料庫 台股擂台明星賽 稅稅唸學堂 精選專題   即時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要聞 政經焦點 熱門話題 新冠肺炎防疫 總經趨勢 經濟周報 願景工程 產業 產業熱點 科技產業 綜合產業 焦點人物 產業達人 證券 市場焦點 集中市場 櫃買市場 權證特區 公司治理 指標焦點股 國際 國際焦點 美中貿易戰 英語大進化 一分鐘看世界 兩岸 大陸政經 港澳話題 陸股透視 投行看大陸 兩岸快遞 金融 金融脈動 外匯市場 銀行 保險 Fintech 稅務法規 期貨 期貨市場 國際期貨 期貨商論壇 理財 報稅停看聽 個人理財 退休金算盤 基金天地 房市 房市話題 不動產投資 房市點線面 專欄 社論 經營管理 理財部落客 品味 食尚饗宴 樂活旅遊 精品時尚 風格人物 品味生活 商情 熱門亮點 產學動態 財富管理 CSR ICT趨勢 科技新視野 自動化產業 能源環保 光電半導體 工具機 五金新訊 化工儀器 建材新訊 房市情報 健康生技 食品餐飲 運動休旅 時尚生活 國際現場 商情1O1 中經社 中經社 車輛零配件 機械工具機 五金手工具 家具零配件 燈飾LED 螺絲扣件 工業零組件 電子電腦   產業報導 線上展覽 期刊年鑑 電子型錄 廣告刊登 國際展覽報名 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 簡介 數位訂閱 報紙訂閱 論壇活動總覽 近十年大事紀 經濟App 聯絡我們 原版報紙資料庫 電子報紙 訂閱優惠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