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戒掉得情緒,其實只是在隱忍,如何處理情緒來的時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忍不住跟她私訊了幾句,向來自詡情緒控制良好的她,因為陪寫功課而大發雷霆,居然差點就撕了孩子的作業本。

某心理學家說過:「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媽媽經 更新於2020年03月04日03:45•發布於2020年03月04日02:10 接近午夜12點的時候,看到一位朋友剛發的貼文:「父母的情緒,決定著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一定要戒掉情緒。

」配上了一張寫著「不生氣」三字的圖片。

忍不住跟她私訊了幾句,向來自詡情緒控制良好的她,因為陪寫功課而大發雷霆,居然差點就撕了孩子的作業本。

某心理學家說過:「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的情緒智慧。

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生命中莫大的福氣。

」可是「好情緒」絕不是靠隱忍而來的。

戒掉的情緒,其實只是在忍很多家長都知道,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

在父母好情緒下成長的孩子,情商和性格會比其它孩子高很多。

若是父母情緒不穩定,充滿負能量,孩子也會在恐懼中長大,極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因此,許多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會盡量克制自己,不生氣、不吼孩子。

可是,即便忍著性子、陪著笑臉,孩子依然是調皮搗蛋。

阿姿懷二胎時,突然遭遇過一次大兒子患重感冒。

她每天拖著懷孕的身體,盡心盡力的照顧大兒子,還要為孩子的身體擔憂。

當過父母的人都知,孩子生病時,脾氣也會差一點。

而多數父母想到孩子都病了,也會隱忍自己的擔心和焦慮,盡量哄著孩子,不引發正面衝突。

那時,兒子不想吃飯,要吃巧克力。

孫燕姿想著,吃巧克力會影響藥效,便拒絕了兒子的要求。

為此,母子兩發生了爭論。

而身體和心靈都十分疲憊的孫燕姿沒有控制好脾氣,跟兒子大吵起來。

孩子或許看到媽媽失控的情緒,便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默默在紙上寫道:「我恨媽媽。

」看到這句話,阿姿幾天以來,情緒裡的委屈隱忍,徹底崩潰。

自己明明是為了孩子好,這麼多天事事順著他,居然不但不領情,還帶著恨意。

憤怒和委屈交織在一起,她終於忍不住了!同樣在紙上回道:「是嘛?如果你死掉我也不會在意的。

」要知道,這種情緒不好時,極端的言語,往往傷人又傷已。

發洩完後,她比之前更難受,自責自己是個糟糕的媽媽。

其實,許多父母也像她一樣,一邊時刻警醒自己:要控制情緒,不要生氣,不能吼孩子,要用積極正面的姿態,站在孩子面前。

一邊又時常被孩子的淘氣、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繁瑣而折磨得早已疲憊不堪,心力交瘁。

「戒掉」的情緒,其實都是在忍要知道,我們可以忍飢挨餓,忍受苦難,唯有情緒不能「忍」。

那些積壓下來的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釋放,就像無意間被撞傷的身體,留下的淤青,輕輕一碰就會痛。

打罵教育,溫柔教養,情緒管理,親子教養父母的好情緒,宜疏不宜堵之前的某戲劇中,童家和宋家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父母。

董家是遇事一點就著,一言不合,不是打就是罵。

宋家則與她完全相反,多數時候,都是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

當宋媽看到女兒喜歡樂高玩具,她會自己研究著,和女兒一起玩。

得知女兒學業也有壓力,她會帶孩子一起去看電影……從表面上看,她就是一個時時處處哄著孩子的母親,行為和情緒上的隱忍,顯而易見。

每次當她哄著順著孩子時,但孩子依然堅持自我,不按她的要求行事時,她便會爆發。

用「我難道壓力不大嗎?」、「我也很委屈」、「我這都是為你好」等語言,對孩子大發雷霆。

到最後,與孩子漸行漸遠!反而是童家母子,打過鬧過之後,依然是「有什麼說什麼的」母子,一家人之間,絲毫沒有隔閡。

從育兒理論上講,童家的隨時隨地爆發,宋家的先隱忍再發作,都不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更容易破壞親子關係。

不同的是,童家身邊有一個通情達理、善做輔導工作的丈夫。

每次他們母子倆吵架,丈夫總會合情合理的在中間斡旋。

既讓媽媽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也讓孩子的怒氣得到了緩解。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

人人都會有情緒,開心時想笑,委屈時想哭,這是人的本性。

但是,情緒就像水一樣,只有讓它在暢通的水管裡流通,才會活水不斷。

父母學會控制情緒,不是堵住情緒的出口,把情緒戒掉。

而是要找到疏解的出口,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孩子,更不苛求戒掉情緒的父母。

成熟的父母,都擁有情緒自由《奇葩說》第6季中,有人提到:「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肆無忌憚的做一個討厭鬼。

」但是,當你擁有了高情商,你看破了他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

你自己的世界可以自由運轉的時候,即使被討厭,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

這就是情緒自由!簡單來說,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事實上,要達到這樣的「情緒自由」,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實現。

尤其是為人父母後,與孩子之間有血濃於水的關係。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

孩子成績一直墊底,怎麼可能不為他的未來擔憂。

人家孩子鋼琴比賽、演講比賽,拿獎拿到手軟,自己的孩子卻連100以內的加減法,都要用筆算,怎麼可能心平氣和。

即便如此,但也不是遇事就暴躁焦慮不安,每天在家裡對著孩子上演「獅吼功」。

要知道,「情緒」並不是越發洩,越沒事。

現實往往是,不當的情緒發洩,慢慢就變成了控訴和指責,不利於解決問題。

打罵教育,溫柔教養,情緒管理,親子教養聰明的父母,會懂得釋放情緒之道。

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緒,不智者以情緒控制理智。

事實上,情緒原本不分好壞,而好與壞本就是世間共存的。

但凡情緒健康的父母,都懂得重管理、輕控制、少隱忍,也就是懂得如何釋放情緒。

《正面管教》一直強調:養育孩子,只要做到「溫和而堅定」就不難。

遵照「溫和而堅定」的原則,她建議:在「情緒管理」時,父母可以用「看見、暫停、表達」三步驟,來平和的將負面情緒加以釋放。

■看見:是看見孩子,也是看見自己。

被孩子的行為,激起了負面或憤怒的情緒。

■暫停:也叫「積極的暫停」。

就是當你感受到「情緒」的底線被突破,想吼叫、罵人時,則要開始對自己做心理暗示:按下「暫停鍵」,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冷靜下來之後,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表達:情緒平靜之後,對孩子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看到孩子成績不好時,直接對孩子說「你這樣的成績,我很擔心」。

而不是說「怎麼生了你這麼蠢的孩子」。

當孩子知道了父母的感受和需求後,自然會設身處地的替父母著想。

有可能爆發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寬容待人、溫暖處事的父母,很多時候,看似佛系,放過了別人。

實際上是放過了自己,也取悅了自己,更贏得了孩子。

執行編輯:Hovis 查看原始文章 親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