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乐: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贡献与缺失 - 爱思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冯天乐: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贡献与缺失. 更新时间:2016-12-09 16:48:11. 作者: 冯天乐. 馮天樂,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引言. 段玉裁,字若膺,號茂堂, ... 冯天乐: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贡献与缺失 选择字号:大 中小 本文共阅读1458次更新时间:2016-12-0916:48:11 进入专题: 说文解字   ● 冯天乐        馮天樂,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引言       段玉裁,字若膺,號茂堂,江蘇金壇人,生於清朝雍正十三年,卒於嘉慶二十年﹝1735-1815﹞,享年81歲。

他既是一位小學家,也是一位經學家。

由於段氏自少飽覽群書,小學的功底極為深厚,而且他對文獻資料的知識廣博,因此他在訂正訛誤之時能放膽論斷,而且其分析細緻精密,所以他在中國的語言學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段氏一生著作甚豐,多達三十多種,《說文解字注》是其代表作之一。

《說文解字注》﹝以下簡稱《段注》﹞前身為《說文解字讀》,全書共五百四十卷,後來經過提煉,成為三十卷的《說文解字注》,整個過程歷時共三十年。

段玉裁在注《說文》時,先從校勘定刊入手,考定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異同,然後再加以考據,以確定其內容的真偽。

      經過考古和挖掘,現在能看到的《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的最早版本是唐寫本,《木部》為殘卷,尚存一百八十多字。

段玉裁並未有看過這個本子,但他所作的推斷卻與唐寫本的內容相合。

張文虎《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跋》說:       段氏之改訂增刪,不同於寫本者亦有之,其暗合者如:「柵,編豎木也」,段注云:「豎,各本作樹。

今以篇、韻正。

寫本作豎。

「,行夜所擊木」,段注云:「行夜各本訛夜行,木作者。

」寫本雖作「夜行」,而「者」正作「木」。

此等處甚多。

[1]       由此可見段氏的校勘功力的深厚,亦可見《段注》的權威性。

      唐蘭先生指出,「段玉裁《說文注》有些新見解,是第一個以《說文》學者享有盛名的,受抨擊也最多。

」[2]有的學者集中指出段注的謬誤,加以批評,如鈕匪石《段注訂》、徐承慶《段注匡謬》。

有的學者則以彌補不足為主,以徐灝《段注箋》、馮桂芬《段注考正》為代表。

持平而論,《說文段注》有其得失,茲逐一說明。

      段注的貢獻:       段玉裁是從校勘定刊入手去為《說文》作注的。

在確定了版本之後,段氏便開始注釋的工作。

他首先提及許慎的說解和說明《說文》的體例,再廣泛徵引文獻資料,來證明許慎說解的可信性,然後在許慎所解說的字義的基礎上作推衍,透過形、音、義這三個組成文字的要素的有機結合,從字的本義推出其引申義、假借義等,使各個字的義理,能完整而有系統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此外,段氏還運用了漢字的形體結構方式和古韻韻部,追溯到古人造字時的想像和含意等等,內容相當豐富。

《段注》充分表現了漢字的整體性,這對學習古代漢語和使用《說文》一書,有相當的指導意義。

以下筆者將逐點說明《段注》的功績。

      一、析述《說文解字》的體例       《段注》首個貢獻是闡述《說文解字》的條列。

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沒有把體例清晰說明,即使在〈後敘〉也只是說︰       其建首也,立一為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畢終於亥,知化窮冥。

[3]       許慎並無明確指出其書條例,在段氏之前,一般研究《說文》的人,側重字的形、義及六書理論的探討,而對《說文》的體例卻很少注意。

段氏是第一個系統研究《說文》寫作旨意及體例的人。

他廣泛搜集材料,先作成長編,然後通過注語的形式將《說文》條例和旨意一一闡明,這對讀者起到了極大的啟發和指導作用。

他在〈玉部〉末說︰「通乎《說文》之條理次第,斯可以治小學。

」他認為要研究文字學,必先瞭解《說文》的體例。

段玉裁在析述體例時,解決翻查《說文》的問題。

許書沒有說明五百四十部內列字次序的規律,有些部首含字數百,檢索極難。

段氏在〈一部〉末謂︰「凡部內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為次。

」在玉、肉、刀、邑諸部分析該部列字原則,又在〈水部〉中,把四百六十八字劃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一百四十九字是水名;下部三百一十九字為與水相關的字。

[4]如此一來,我們翻查《說文》就較為簡易。

      段注指出「以類相從」是《說文》列字的原則。

[5]各部內的字按它們的意義和性質,把同類型的字排列一起。

例如手部,手、掌、拇、指、拳、擘等字都是人體部份,摳、攐、揖、攘、拱等字是手部動作,它們按照自己的性質而和同類型的字並排。

言部,語、談、謂、諒、詵、請等字是和言語有關的動詞,謹、諶、信等字則是從言部的形容詞。

人部,佩字列於俅字後,兩字相鄰,只因兩者同屬冠飾帶佩之物;伋、伉皆是人名。

心部,悰、恬、恭、憼、恕、怡、慈等等美好的性情狀態成一類,忌、忿、悁、恚、怒、憝、慍等怨怒的情緒又成一類。

女部,姜、姬、姞、嬴、姚、媯、妘、姺、娸諸字排列在一起,因為它們同是人的姓氏;母、嫗、媼、姁、姐、姑諸字比鄰,因為它們是對女性不同的稱謂。

      段注謂:「凡部中字之先後以義相引為次,顏氏家訓所謂檃枯有條例也。

」[6]《說文》列字「以類相從」,但同一類的字的排列次序並非雜亂無章的,而是「以義相引為次」,按照它們意義上的關係來排列先後。

例如手部,手、掌、拇、指、拳、擘等字是從手心而至整條臂膀,由小而大的排列。

女部,姜、姬、姞、嬴、姚、媯、妘、姺、娸諸性,是以時代先後作次序的依據,從神農、黃帝至祝融之後及殷諸候,井然有序。

奼字後是媒、妁、嫁、娶、婚、姻,接著是妻和婦字,正好說明了少女成婚後始成人妻,為人婦。

      各大類中的字,以字義為先後依歸,而各類字在部中先後,則按先人後物、先實後虛、先近後遠、義之美惡這幾個主要原則羅列:       段注有言「說文之例,先人後物」[7]。

各部於啟首先列出與人相關之字,再列與物事相關的。

例如:手部,手、掌、拇、指、拳、擘是人體的一部份,故列於前;拲、掤是因手而生之物,故列在後。

言部,有關人說話的動作,像語、談、謂、諒、詵等字置於前;有關軍政的用字,像諜、該、譯置於後。

人部,僮字在前,而俅、佩在後,因為僮字是未冠孩童的意思,而俅、佩是飾物名稱。

女部,姜、姬、姞、嬴、姚、媯、妘等人的姓氏在前,嬰字在後,因為嬰是頸飾的意思。

      二、貫通、校釋群書       許慎寫《說文解字》時,貫通群書,以經部為主,來說明文字的形體、讀音及意義。

段玉裁作注,還貫通眾多史書。

如他在「郖,弘農縣庚地」一條下,援引《漢書》、《後漢書》、《水經注》、《穆天子傳》、《三國志》等書,還加上論述︰一、《水經注》、《穆天子傳》所用的字是「浢」,因它是水名;《三國志》、《說文》用「郖」,皆因指的是地名,從邑。

段氏得出「浢」、「郖」同字的結論,消除眾書分歧。

[8]       段氏校釋群書,是在貫通群書的基礎上作成的。

段氏在《說文解字注》中說明一些書籍的義例。

例如在「橃」篆下說《廣韻》的內部規律︰       《廣韻》橃下曰︰「木橃,《說文》云『海中大船』」;謂《說文》所說者古義,今義則同筏也。

凡《廣韻》「注」以今義列於前,《說文》與今義不同者列於後,獨得訓詁之理,蓋六朝之舊也。

[9]       這闡明《廣韻》及《說文》之間體例之異。

又如在「漩,回泉也」下謂︰       《杜詩》︰「撇漩捎濆無險阻」。

漩,夔州土人讀去聲,謂峽中回流大者,其深不測,舟遇之,則旋轉而入;(郭璞)《江賦》所謂「盤渦谷轉也。

濆,土人讀如瀵,謂峽中回流漸平,則突涌如山;《江賦》所謂「渨?濆瀑」也。

斯二者必撇之、捎之而行,不可正犯。

杜用峽中語言入詩。

」[10]       段玉裁校釋的古書還包括《毛詩》、《史記》、《國語》、《莊子》、《文選》,如上述的短論有一百多篇,可助校讀古書。

      三、辨明詞彙       段玉裁在辨明相關構詞方面,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他說︰「凡物以兩字為名者,不可因一字與他物同謂為一物。

」[11]如鴟鴞是寧鴂,鴟舊是舊留(今作鵂鶹),不能只舉一個鴟字,而代表兩者或說兩者是同物,也不可因鴟鴞與鴟舊音近,而把兩者當為一物。

他又說︰「凡單字為名者,不得與雙字為名者相牽混。

」[12]即鴟不能代表鴟舊,鴞也不能代替鴟鴞。

縱使是《玉篇》,也用「蛁蟟」來解釋「蛁」,如此有不妥當之處。

各個單字是從事物而成名的,各具獨特的意思,不可混為一談,要分辨的話,可以非常細緻,若因相似而混淆,則失卻各字詞的本義,段氏對此確有貢獻。

      四、指出文字的引申義和假借義       許慎的《說文》只講字的本義,並沒有提及引申義或假借義;而段玉裁在注中卻加入了引申義和假借義的分析,更明晰地說明文字完整的義理。

例如:       《說文》:「道,所行道也。

」       段注:「道之引申為『道理』,亦為『引道』﹝即引導﹞。

」       段玉裁在《經韻樓集》中提到:       「凡字有本義,有引申假借之余義焉。

守其本義而棄其余義者,其失也固;習其余義而忘其本義,其失也蔽。

蔽與固皆不可以治經。

」[13]       這說明了如果要明白經書的內容,就必須掌握到每個字的本義、引申義及假借義,因為每一篇經文的內容都不一樣,所以兩篇文中出現同一個字,這兩個字的意思未必是對等的,如果忽略了其中的差別,就算只是細微的不同,都會影響到我們對經文的理解。

      《說文》:「鬈,髮好也。

」    段注:《齊風?盧令》曰:「其人美且鬈。

」《傳》曰:「鬈,好貌。

」《傳》不言「髮」者,《傳》用其引申之義。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专题: 说文解字   1 2 3 全文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语言学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248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分享到新浪微博: 3 推荐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作者标题关键词 相同作者阅读 冯天乐: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贡献与缺 冯天乐:评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 冯天乐:辛亥革命与民初宪政的反思 冯天乐:从历史文献还原曹操的本来面目 冯天乐:毛泽东对孔子评价的转变及其原因 冯天乐:毛泽东诗词历史观新探 冯天乐: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相同主题阅读 陈来:当我们讲“义”时,我们实际上在说什 张三夕:打开汉语文字的广阔空间 冯天乐: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贡献与缺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专栏 秦晖 陈行之 龙应台 郑永年 曹林 丁学良 鄢烈山 傅国涌 于建嵘 陈志武 徐贲 郭宇宽 马立诚 向继东 陈嘉映 杨祖陶 李昌平 戴建业 赵汀阳 王霄 沈志华 黄宗智 杨鹏 张鸣 杨奎松 周濂 王海光 陈奉孝 郭世佑 邓晓芒 马玲 王振东 狄马 史啸虎 袁伟时 熊培云 王缉思 秋风 孟令伟 雷一宁 刘小枫 周枫 蒋兆勇 吴伟 储昭根 沙叶新 许之远 刘瑜 葛剑雄 吴励生 吴稼祥 袁刚 潘维 郑秉文 莫于川 朱学勤 谢志浩 羽之野 杨光 杨小凯 Poweredbyaisixiang.comCopyright©2021byaisixiang.comAllRightsReserved爱思想京ICP备120078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