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學教育優劣:十歲能力分組壓力更勝台灣 - 想想論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過早能力分校一談到德國教育,大家都以為非常自由,但是它所牽涉到的過早能力分校的問題,影響學童身心發展,卻很少被提及。
德國教育一般人都以為是 ...
移至主內容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德國中學教育優劣:十歲能力分組壓力更勝台灣
友善列印版本教育文化劉威良發佈於1月10,2017過早能力分校
一談到德國教育,大家都以為非常自由,但是它所牽涉到的過早能力分校的問題,影響學童身心發展,卻很少被提及。
德國教育一般人都以為是依照學生性情而分校,但是德國四年小學教育,五年級就上中學,以學習能力被區分出三種不同特性的教育體制,對學童不到十歲的心靈,可以說是打擊不小。
十歲不到或才剛滿十歲的學童就被依能力區分好壞,在我們一直不允許分班的台灣來說,可能無法想像。
因此,也讓慢熟的學童在學校中得不到適性的教育,或對於學習興趣缺缺。
學童分校之後,自覺能力被社會定型,被分到最差學校的基礎中學學童,會感到自己沒有別人好,而自認為自己愚笨而容易自我放棄。
過早的分校、定型過早對成人的教學較為簡單,但對還不到十歲的孩子能力區隔定型,是對他們自我肯定的一大打擊。
一般來說,實用學校的教學不重視字母拼音正確的學習,讓很多德國人唸了九年或十年書之後還無法讀懂與書寫一般的文章與書寫。
近日報導在尼德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統計,竟有60%的人,包括就職工作者仍不能正確讀寫,這也顯示德國一般教育確實仍有盲點存在。
普通高中的內在壓力
德國因為重視實用的技職教育,五年級就升上中學而分校。
中學以後,普通高中要唸八年制或九年制的高中,是以上大學為目標的教學導向,讓學生倍感壓力。
早在分校前的四年級,學生就因為被分組教學而感受得到壓力。
資質好的學生在私校會被分組教學提早訓練,希望獲取上普通中學的優先可能。
未獲得特別訓練的學童,自知資質不夠好,心理上的競爭在小學四年級就開始了。
公立小學有成績分等,也參考家長意見,老師可以推薦,家長也可以參與決定上哪種學校。
分校之後,普通高中在上五年級就可以感受到學習的壓力。
德國過去是高中九年制才上大學,目前為配合國際潮流而改為八年制。
八年級制的學生學習更密集,壓力更大。
不管是八年還是九年制普通高中生,在升大學前的最後兩年,因為成績要作為申請大學考試的分數,所以不敢大意,生活也戰戰兢兢。
另外,在高中學習的八或九年中,只要一學期中其中有一主科成績太差,可能就要留級或轉為其他較差的實用中學。
誰說,德國唸書沒壓力?他們不是考上某明星學校就可以暫時減緩壓力。
台灣高中還有補考,有二一、三二等規定,還給學生機會。
德國普通高中,如果學生因為老師教得不好影響學習興趣,或老師有偏見,在一個主科上沒爭取到一定成績,就會被淘汰或留級。
有些學生資質好,但遇到不良老師影響學習興趣,而被迫換校留級,比比皆是。
不過即使是以大學為導向的高中,也會要求學生實習,了解自己的性向。
高中生在最後兩年必須小心翼翼,步步為營。
甚有在家長上班時,也會接到就讀普通高中的孩子打電話到上班的家長手機,討教如何準備考試,為的就是要立於不敗之地。
德國學生有不好的科目要加強,也像台灣要補習。
高中唸完,考大學那幾天的考試,是根據組別而考。
通常是考三個筆試,一個口試學科。
一個考試考一天六到八小時,全是申論題。
口試學科是自己學校老師考,其他筆試是全國統一一天考試。
整個考試日期分散在兩個星期中考,不像台灣是兩天或三天考完所有的八個科別或十個科別,雖然德國每個邦都不一樣,但原則近似。
職校訓練畢業16歲就有薪水18歲可經濟獨立
在另兩類中等學校中,又分基礎與實用中學。
這些學校對學生知識要求不高,多讓學生有長一點的時間實習,也可多探索自己的性向。
學生在九年級或十年級畢業後和企業建教合作,當學徒職訓一般要三年,才能取得職業證照。
舉凡販賣肉品、油漆、水電、浴室水管裝修、暖氣裝置、助理護士與護士或理髮等職業,都需要證照才能進入職場工作。
順利的話,18歲職訓結束就可以與該企業簽約上班工作。
職訓三年期間學徒一開始就有收入。
學校與企業的建教合作,在職訓期間第一年就給學徒薪水,這也讓許多學子有強烈誘因提早進入職場,經濟獨立。
社會階層流動性世界最低
德國學童因為不到十歲就依能力分校,再加上貧窮家庭家長不看好孩子就讀大學,延緩就業,故多不希望孩子上大學。
這也讓德國成為世界上社會階層流動性最低的國家。
也就是說,不是生於父母為大學畢業的家庭,其學生上大學的比例是世界最低。
社會階層鮮少流動,也是德國社會的隱憂。
近年來德國上大學的學生比例較以往提高,建造業、粗重的手工製造業面臨嚴重人才荒。
部份大學教授認為,許多現今進入大學的學生多資質不夠好,應選擇比較實際的技職訓練學校,才不會拉低學校教學的素質。
這類看法反映了德國在全球著重高等教育提升的變化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在富裕的社會中,年輕人要適切找到自己的路,不把大學當非唸不可的「義務教育」,其中也有自身摸索性向的難處。
而這正也是全球教育應該再反省、導正的問題。
友善列印版本
友善列印版本
關鍵字:建教合作、德國教育、留級、社會階層流動性、能力分校、技職教育
作者
劉威良
德國台灣協會前會長,台灣護理師、德國護理師及精神病患專業照護人,德國失智者專業照護人、從事動物輔助活動、教育及輔助治療的研究與資料搜集。
著有《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借鏡德國-毛小孩的神秘力量-從歐美的動物輔助治療看台灣動物福利》。
同作者其他文章
【借鏡德國】當精神病患殺人⋯⋯德國的安全管束
借鏡德國:如何留住專才、延緩人口老化危機
德國「牙買加新政府」的難關:相互撞牆的執政協商
相關文章
被忽視的台灣之光:技職奧運台灣世界排名第四教育不應只重視學科
【日本想想】日本料理專門學校的美味狂想曲:不只學烹飪,也要搞創意!
【書摘】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1─「一個人值多少錢,誰是現代奴隸?」
德國中學教育優劣:十歲能力分組壓力更勝台灣
報告總統,技職仍是孤兒!
政策想想分類
中國問題
主權兩岸
休閒育樂
全球脈動
司法人權
國防外交
媒體觀察
政黨政治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社會安全
財政金融
教育文化熱門
更多
賴彥丞
8月24,2016
教官退出校園到底為何不可?
魏佳卉
7月07,2016
【大學問想想】學測滿級分竟然落榜?
魏佳卉
6月23,2016
【大學問想想】哪個科系最有錢途?官方...
江昺崙
2月28,2022
【台文想想】府城的愛戀與哀愁——文學...
政策想想@教育文化
更多
黃宣衛
五月10,2022
【新書介紹】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陳宛彤
4月22,2022
【勵馨想想】找回家庭關係中遺失的拼圖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群
4月13,2022
【新書推薦】菜市場政治學
江昺崙
2月28,2022
【台文想想】府城的愛戀與哀愁——文學...
想想副刊
更多副刊文章
【聽那些女孩唱歌】跑上山丘而得救...
【國民黨的極權時代】滿手血腥的終...
【國民黨的極權時代】員林事件:二...
【國民黨的極權時代】員林事件:二...
許峰鐘先生的台語導演夢:從阿文哥...
延伸文章資訊
- 1德國學校&台灣學校差別 - Youjhen zu Hause - 痞客邦
我在德國讀的就是Gymnasium,所以會比較了解。 每個地方的Gymnasium都不一樣,有些讀12年有些讀13年. ,但是不是每 ...
- 2德國與臺灣教育分流制度之比較研究
臺灣近幾年的教育改革當中,全面推展綜合高中以及多元入學方案為革命性的教育政策,而其背後的理念係以美國的教育制度為參考模式。然而美國綜合學校的合流制度是否適應 ...
- 3德國跟台灣教育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德國人:我們從小教孩子 ...
德國人民是一個相當務實的民族,我們從小教育孩子如何賺錢,因為沒有東西是免費的。讓人民具備進入社會養家活口的能力,是國家教育很重要的目的。
- 4巴赫曼老師的教室:德國教育「從小分流」的隱形歧視?
在德國,因為教育制度很早進行分流,老師在學生升學決策上往往扮演關鍵 ... 情況下,有移民背景的孩童比較容易受到留級待遇,是非移民學童的1.6 倍。
- 5投書:德國教育裡沒有放牛班也沒有明星學校 - 上報Up Media
十年義務教育選修科考試要三天在台灣可能很難想像,一個12歲的國 ... 為了讓未來八年級學生與家長選修課程時,比較清楚了解選修課,學校老師還撥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