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讓人痛苦,為何我們還要比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向上」比較與「向下」比較. 舉例來說,如果「向上」比較,去和更有工作能力、更聰明、更富有、更具吸引力的人相比,自我價值連帶自信很快會陷入危機 ... HOME COVID-19 健康新知 醫療分科 腫瘤科» 婦產科» 男科» 兒科» 牙科» 骨科» 內科» 外科» 皮膚科» 耳鼻喉» 眼科» 精神科» 動物醫院» 醫療生技» 美麗新知» 兩性議題» 育嬰親子 產前照護» 產後護理» 哺乳» 育兒護照» 親子生活» 即時新聞 減重塑身 中醫減肥» 西醫減肥» 運動塑身» 減重營養» 塑身補習班» 吃出健康 低卡飲食» 防癌飲食» 疾病飲食» 健康小學堂» 養生保健 中醫調理» 自然偏方» 養生指南» 保健迷思» 銀髮族 失智症專區 銀髮樂活» 銀髮長期照護» 銀髮性生活» 常見疾病 失智症 攝護腺 退化性關節炎 心血管疾病 憂鬱症 銀髮骨健康 十大慢性病 關節炎 高血壓 高血脂 糖尿病 心臟病 慢性肝炎 腎臟病 氣喘 骨質疏鬆症 痛風 十大癌症 大腸癌 肺癌 肝癌 乳癌 口腔癌 子宮癌 胰臟癌 食道癌 攝護腺癌 胃癌 皮膚癌 甲狀腺癌 癌症百科 癌症飲食» 癌症照護» 線上諮詢 名人名醫 影音 健康新知 熱門影音 健康智慧 塑身補習班 健康小學堂 健康小食堂 專題 買健康 熱門: 過敏性鼻炎 脂肪肝 中風 乳癌 胃食道逆流 首頁 >雜誌出版推薦 >健康類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收藏 1 2016/11/2下午05:34:43 華人健康網 收藏 (關鍵字: 評估 , 自信 , 比較 , 痛苦 , 自我懷疑 ) 比較,其實是件極為自然的事,它幫助我們對周遭做出切合實際的評估。

與他人相較無礙於我們的自信,會造成問題無非是因為:人類需要在與他人比較中自我評價。

我們的比較範圍多半是自己生活周遭接觸到的人,或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

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成員們應該擁有什麼(例如智慧型手機或名牌服飾)、從事什麼(例如做新潮的運動或吃精緻的美食)以及成為╱是什麼(例如變得年輕、有活力、功成名就)。

我們的自我評價(成為╱是什麼樣的人、從事什麼、擁有什麼)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好、是壞或是不好不壞。

然而跟不同的人做比較,我們有可能比他人更好、更糟或是差不多。

「向上」比較與「向下」比較 舉例來說,如果「向上」比較,去和更有工作能力、更聰明、更富有、更具吸引力的人相比,自我價值連帶自信很快會陷入危機。

我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對自我與人生產生強烈的懷疑。

相反地,我們「向下」比較,去和成就不如我們的人相比,便能提升自我價值與自信,不太對自己抱持懷疑。

這不代表,有強烈自我懷疑的人應該只要「向下」比較。

太多的「向下」比較,容易讓人陷於自我陶醉。

不過,在覺得自己既渺小、又不安的日子裡,「向下」比較倒是有安定的效果。

相反地,如果想要有所改善或長進,「向上」比較會是有益的,但還是要切合實際地慎選比較範圍。

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曾說:「每個生命都是天才。

然而,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評價一條魚有多少才幹,這條魚終其一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 沒錯,確實如此!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會近乎強迫地拿自己和周遭的理想典範做比較。

為什麼? 自我優化的焦慮 在一個功利取向的社會裡,經常得面臨完美主義與自我優化的要求,於是我們總「向上」比較,覺得真正的自己並不夠好。

放眼都市裡的廣告看板、書報攤上的精美雜誌、電視節目或網路貼文,我們幾乎有一個無止境地與理想典範做比較的基礎。

這些在家庭、伴侶、性愛、職場、事業、外貌、汽車、度假、飲食等各方面的理想典範,是一種對自信的嚴重戕害。

或許你懂得這類的隱藏信息:「你的身材不錯,不過你是否看到了,減重後的某某某有多好看?」或者:「你的收入的確還不錯,可是你注意到了嗎?隔壁鄰居買了一部新車。

」很快地,我們產生自我懷疑,擔心伴侶是否仍喜歡自己,擔心收入是否確實足夠。

選擇權在你手中 想要消除自我懷疑的人,不妨先從有意識地調整社會比較的方向著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忘記,要拿自己和誰做比較,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適度運用「向上」的比較,在不造成自卑感的情況下,可以激勵自我發展。

相反地,當自信心跌到谷底、自我懷疑也不斷升高時,就不妨利用「向下」的比較讓自己好過一點。

此外,不要拿蘋果和梨子相比,慎選切合實際的比較範圍是有幫助的。

日常練習:你拿自己和誰比? 請想一想,你拿自己和誰相比。

這樣的比較是否適當?就外貌、社交和成就三方面,給自己與比較對象評分,看看會得出怎樣的結果。

本文出自商周出版《自我肯定(TakeABreak30分鐘高效能)》 你今天讚美自己了嗎?3大好處非知不可 你的工作熱情與天賦在哪?4步心理測驗探尋自我 自我要求過高好焦慮!處女座養生就從「養胃」開始 COVID-19/暴增40例死亡!本土連3天破6萬,狂燒63964例本土,及77例境外移入 5/16起開放第4劑疫苗接種!3大類族群優先開打,第3劑打滿5個月後可接種 COVID-19/連4天本土破6萬,暴增68732例本土、19例死亡及37例境外移入 快篩戳鼻子痛、流血、鼻腔受傷?耳鼻喉科醫:牢記5口訣快速通關 特管法核准NK免疫細胞療法!邁向癌症治療新時代! 【影音版】生理期剛過又來經?子宮異常出血3原因 產後憂鬱還是抑鬱還是焦慮? 產後會有很多心情要調適的地方,也很容易產生身心上的不舒服,包括胸悶等等問… 請問如何撐過戒斷症候群? 辛苦了,要自行停藥,何不找醫師一起討論呢,會更容易,一般來說會有一些比較… 父親產後憂鬱症 TO:Natsuo 一般人罹患憂鬱症/情緒比率為15%,常見症狀如下9… 保健焦點 久坐害肥胖、心臟病、癌症跟著來 聰明學會經期減重3大秘訣 名醫防疫減重,4個月狠甩15公斤 糖尿病不能吃火鍋?避免醣陷阱! 天冷大進補,經痛、月經量爆增! 掉髮掉不停,竟是維生素D缺乏 5914呼叫醫師 有健康問題卻不知該問誰?5914呼叫醫師回答你! 悅以健康 眼睛健康由我守護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 上班族 銀髮族 親子 男生 女生 健康新知 醫療生技 美麗新知 兩性議題 影音新聞 即時新聞 減重塑身 中醫減肥 西醫減肥 運動塑身 減重營養 育嬰親子 產前照護 產後護理 哺乳 育兒護照 親子生活 吃出健康 低卡飲食 防癌飲食 疾病飲食 養生保健 中醫調理 自然偏方 養生指南 保健迷思 銀髮族 銀髮樂活 銀髮長期照護 銀髮性生活 癌症百科 癌症飲食 癌症照護 族群分類 上班族 銀髮族 親子 男生 女生 其它 購健康 呼叫醫師 名醫開講 健康調查局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並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