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8.煩惱差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多種差別應知,就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暴流、軛、取、繫、蓋、株杌、垢,常害、箭、所有、根、惡行、漏、匱、燒、惱、有諍、火、熾然、稠林、拘礙 ... 標籤 01陰相應 (55) 02入處相應 (83) 03因緣相應 (37) 04諦相應 (24) 05界相應 (11) 06受相應 (12) 07念相應 (30) 08正斷相應 (1) 09如意足相應 (1) 10根相應 (6) 11力相應 (17) 12覺支相應 (25) 13聖道分相應 (34) 14安那般那念相應 (14) 15學相應 (15) 入行 (10) 大乘廣五蘊論 (1) 中醫 (16) 古佛的教導 (14) 正法念處經 (24) 因明 (14) 自用 (267) 佛言佛語 (33) 法集要頌經 (33) 法蘊足論 (33) 阿毘達磨俱舍論 (33) 集論 (46) 經集 (6) 緣起經 (4) 諸法集要經 (36) 辨法法性論 (2) 禪林寶訓 (295) 雜阿含 (472) 雜阿含圖 (51) 雜集論 (53) 寶積經 (2) 辯中邊論頌 (7) 2013年12月17日星期二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8.煩惱差別 5.1.8.煩惱差別 煩惱差別者,多種差別應知,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暴流、軛、取、繫、蓋、株杌、垢、常害、箭、所有、根、惡行、漏、匱、燒、惱、有諍、火、熾然、稠林、拘礙,如是等類煩惱差別。

當知此中,能和合苦,故名為結。

令於善行不隨所欲,故名為縛。

一切世間增上種子之所隨逐,故名隨眠。

倒染心,故名隨煩惱。

數起現行,故名為纏深難渡故,順流漂故,故名暴流。

邪行方便,故名為軛。

能取自身相續不絕,故名為取。

難可解脫,故名為繫。

覆真實義,故名為蓋。

壞善稼田,故名株杌。

自性染污,故名為垢。

常能為害,故名為常害。

不靜相故,遠所隨故,故名為箭。

能攝依事,故名所有。

不善所依,故名為根。

邪行自性,故名惡行。

流動其心,故名為漏。

能令受用無有厭足,故名為匱。

能令所欲常有匱乏,故名為燒。

能引衰損,故名為惱。

能為鬪、訟、諍、競之因,故名有諍。

燒所積集諸善根薪,故名為火。

如大熱病,故名熾然。

種種自身大樹聚集,故名稠林。

能令眾生樂著種種妙欲塵故,能障證得出世法故,名為拘礙。

[解]什麼是煩惱差別?多種差別應知,就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暴流、軛、取、繫、蓋、株杌、垢,常害、箭、所有、根、惡行、漏、匱、燒、惱、有諍、火、熾然、稠林、拘礙,這是煩惱的不同。

1)當知此中,煩惱又名為結。

什麼是結?就是煩惱有這個力量,能叫你和苦惱在一起。

2)煩惱又名為縛。

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令你在善行上,不能隨所欲,不得成就。

3)煩惱又叫做隨眠。

什麼是隨眠?就是所有有情的內心裏面都有增上的種子,就是有力量的種子,就是有力量的煩惱的功能,在你內心裏面隨逐不捨,和你不分離。

表面上,各式各樣煩惱都沒有活動,但是他的心裏面有很多的煩惱種子潛藏著,隨時會出來,就叫做隨眠。

它在不活動的時候?就叫做隨眠。

4)什麼是隨煩惱?因為顛倒迷惑心的緣故,就是貪瞋癡活動,就染污你的心,使令心不清淨,使令心不能解脫。

5)什麼是纏?現行是由隨眠的種子生起來的作用,還沒有生起的時候稱之為種子,稱之為粗重,稱之為隨眠。

數起現行,一次又一次的發出來活動,各式各樣的煩惱生起來活動,就叫做纏。

6)什麼是暴流?就是河很深,水很猛,不容易渡過,多數人都是被水漂流。

煩惱也如是,煩惱深無底,也不容易過,也是漂流一切眾生在生死裏流轉,所以叫做暴流。

7)什麼是軛?過去世的時候,煩惱出來,做種種的罪過的事情,這種邪行的行動,在現在得到果報的時候,使令修學聖道有困難,就叫做軛。

8)什麼是取?現在愛煩惱,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煩惱活動,造很多的罪,在將來世又得果報。

現在生命體死掉,又得生命體,是相續,不會斷。

就是煩惱會不斷得苦惱的果報,叫做取。

能取自身的相續不絕,得生死果報,就叫做取。

9)什麼是繫?繫,就是把你綁住,想要解脫很難,所以叫做繫。

10)什麼是蓋?有貪瞋癡煩惱的時候,就障礙我們對於所應該通達的事情,遮住,不能明白。

各式各樣的煩惱起來,覆蓋住內心,令我們不能明白那件事的真義。

11)什麼是株杌?株,樹的根露在地面上叫做株,在裏面叫做根。

杌,就是枝葉被火燒的樹。

若是土地裏面有這麼多的株杌,使令這塊地不能種田。

這是什麼意思呢?若是內心裏面有很多的煩惱,常常的煩惱,煩惱就越來越重,就使令我們沒有堪能性修學聖道。

煩惱太多,常常的活動,使令修學善法的堪能性被破壞。

12)什麼是垢?就是煩惱本身是不清淨的東西,它能夠令我們違犯所受的戒。

13)什麼是常害?就是內心裏面的貪瞋癡不是暫時,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到現在,一直到未來,若不修學聖道的話,貪瞋癡的煩惱常常出來傷害自己。

14)什麼是箭?煩惱比如箭,箭一發出去,向前活動,不是靜止的相貌。

遠遠的就向那個對象飛去,這是二個相貌。

內心裏面的貪瞋癡一動起來,就是不寂靜,各式各樣的煩惱會造罪,這個罪使令我們苦惱。

若不遇見佛法,內心裏貪瞋癡的箭,永久是隨著你,不和你分離,一直的要傷害你。

15)什麼是所有?依事,就是我們的生命體,因為不管是善事也好,不管是惡事也好,都要靠這個身體,才能成就。

所以身體是依事,就是一切事業的依止處。

誰能得到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的貪瞋癡。

貪瞋癡是能攝,依事是所攝。

所以,這個身體是在貪瞋癡的控制之下,是貪瞋癡所擁有的。

16)什麼是根?貪瞋癡是一切不善的罪業的依止處,一切不善的罪業都是由煩惱來。

所以,貪瞋癡叫做不善根。

根,是能生,是一切不善法的依止。

誰是不善法的依止?就是煩惱,所以煩惱又名為根。

17)什麼是惡行?惡者,邪也,不合道理。

有的時候用瞋心做出來種種罪過的事情,這是邪行自性;有的時候用愛心做種種罪過的事情,還是邪行;有的時候用種種執著的心,邪知邪見的心,做出種種的罪過的事情。

所以,煩惱是邪行自性,因為它的體性是邪。

18)什麼是漏?就是心在種種的所緣境上活動的時候,都是散亂,不能寂靜住。

因為散亂,就會發出來種種的貪瞋癡,造種種的身、口、意的罪業,所以叫做漏。

由煩惱漏出來種種的罪過,所以叫做漏。

19)什麼是匱?匱,就是缺少,不足不夠,有所缺。

為什麼煩惱叫做匱呢?因為,貪瞋癡能令受用無有厭足。

當受用五欲的時候,煩惱還是不會放過你,令你沒有厭足,希望再多一點,總是感覺到不足。

貪瞋癡叫我們享受五欲,但是叫我們老是不知足,總感覺到不夠,所以稱為匱,煩惱有這樣的一種特性,叫你不滿足。

20)什麼是燒?能令你所欲,令你不滿足。

就是所欲的有少,就叫做燒。

因為不足,心裏面難過,所以叫做燒。

在欲上令你苦惱,就叫匱乏,引起來內心的憂苦,就像火似的來燃燒自己。

21)什麼是惱?由煩惱得到欲,而得到欲的時候,煩惱還繼續來傷害自己,使令自己會引發出來種種倒楣的事情,很多的苦惱的事情。

22)什麼是有諍?內心有煩惱的時候,它會斗訟,會諍兢。

如果把愛煩惱斷掉,把見煩惱斷掉,就沒斗訟諍兢的事情。

23)什麼是火?善根,就是無貪心、無瞋心、沒有愚癡心。

由這樣的善心積聚種種的功德,叫做諸善根。

但是,貪瞋癡一活動,就把集諸善根薪,用火燃燒。

如何說燒?一個是不能相續,比如說我繼續做種種功德,但是貪瞋癡一來,功德不能做,就是被燃燒。

第二、已經由無貪瞋癡的心,做種種功德,但是猛烈的貪瞋癡若活動的時候,影響以前做的功德。

24)什麼是熾然?得大熱的病使令身心苦惱,內心的貪瞋癡也是一樣,令身心都苦惱。

熾,就像猛火燃燒這個相狀,叫熾然。

大熱病使令人苦惱,就像火燒似。

現在煩惱大病若是活動起來,也像猛火燃燒似。

25)什麼是稠林?稠林,稠密的森林,譬喻我們的身體很多,就是三惡道的身體,地獄的身體,餓鬼的身體,畜生的身體,乃至人間的身體,天上的身體,名式各樣的身體,就像大樹聚集。

很多的身體,都是由煩惱生出來的苦果。

煩惱有力量能令你生出來種種的五蘊身來受苦。

26)什麼是拘礙?心裏若有煩惱的時候,能令眾生樂著各式各樣微妙的五欲境界,就是執著,愛著不捨。

就等於是被煩惱捉住,被色聲香味觸捉住,但是色聲香味觸實在是不能抓住,是愛著五欲的煩惱,它把你抓住,就叫做拘。

若有煩惱的時候,能障礙你證得出世間解脫的聖道。

kleśānāṃparyāyaḥkatamaḥ/bahavaḥparyāyāḥ/tadyathā/saṃyojanānibandhanānyanuśayāupakleśāḥparyavasthānānioghāupādānā[ni]granthānīvaraṇānikhilāmalānighrā[ḥ]śalyā[ni]kiñcanā(?)mūlā[ni]duścaritānyāsravāvighātāḥparidāhāupāyāsāraṇāagnayo-jvarāvanasthāvinibandhāścaityevaṃ-bhāgīyāḥkleśaparyāyāḥ//tatraduḥkhasaṃyojanātsaṃyojanāni/kuśalacaryāāyāmakāmakāritvādbandhanāni/sarvalaukikautkarṣa-bījaanugamyatvādanuśayāḥ/viparyāsaiścittaupakleśakatvādupakleśāḥ/abhīkṣṇaṃsamudācāritvātparyavasthānāni/durgādhatvādanusrotomahāritvā(?)ccaoghāḥmithyā-pratipatty-upāyatvādyogāḥ/ātma-bhāva-prabandhaupādāyakatvādupādānāni/durmocakatvādgranthāḥ/tattvaarthaavacchādakatvānnīvaraṇāni/kuśala-puṣpā-kṣetra-bhūtatvātkhilāḥ/sva-bhāva-saṃkliṣṭatvānmalāḥ/ nityaghātatvānnighāḥ/apraśāntalakṣaṇatvāddūraantargatatvāccaśalyāniupadhi-parigrahakārakatvātkiñcanāḥ(?)/akuśalaāśrayabhūtatvānmūlāni/mithyā-pratipatti-svabhāvatvādduścaritāni/citta-vikṣepakatvādāsravāḥ/bhogairatṛptikārakatvādvighātāḥ/icchāvighāta-kārakatvātparidāhāḥ/vipatty-āhārakatvādupāyāsāḥ/kalaha-bhaṇḍana-vigraha-vivāda-hetubhūtatvādraṇāḥ/upacitaupacitasyakuśala-mūla-phalaindhanasyadāhakatvādagnayaḥ/mahāvyādhibhūtatvājjvarāḥ/vicitraābhāva-vṛkṣa-saṃsādhakatvādvanathāḥ/kāmaguṇasaktikatvāllokauttaradharmapratyanta-rāyakatvādvinibandhāḥ/ 諸如是等煩惱差別,佛、薄伽梵隨所增強,於彼種種煩惱門中,建立差別。

結者,九結:謂愛結等,廣說如前。

縛者,三縛:謂貪、瞋、癡。

隨眠者,七種隨眠:謂欲貪隨眠等,廣說如前。

隨煩惱者,三隨煩惱:謂貪、瞋、癡。

纏者,八纏:謂無慚、無愧、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嫉妬、慳悋。

暴流者,四暴流:謂欲暴流、有暴流、見暴流、無明暴流。

如暴流,軛亦爾。

取者,四取: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繫者,四繫:謂貪身繫、瞋身繫、戒禁取身繫、此實執取身繫。

蓋者,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

株杌者,三株杌:謂貪、瞋、癡。

如株杌,如是垢、常害、箭、所有、惡行亦爾。

根者,三不善根: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

漏者,三漏:謂欲漏、有漏、無明漏。

匱者,三匱:謂貪、瞋、癡。

如匱,如是燒、惱、有諍、火、熾然、稠林亦爾。

拘礙者,有五拘礙:一、顧戀其身。

二、顧戀諸欲。

三、樂相雜住。

四、闕隨順教。

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解]這麼多的煩惱的差別相貌,佛、薄伽梵,隨順所有的煩惱的特性、特徵,各別的不同的相貌,於彼種種的煩惱門裏面,建立煩惱的差別名字。

1)結者,一共有九個結,就是愛結等,廣說這九個結,前面說過。

2)縛者,三縛,就是貪、瞋、癡。

3)隨眠者,七種隨眠,謂欲貪隨眠等,廣說如前。

4)隨煩惱者,三隨煩惱,謂貪,瞋,癡。

5)纏者,八纏,謂無慚、無愧、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嫉妒、慳吝。

無慚、無愧這樣的煩惱,障礙佛教徒持戒清淨。

惛沈、睡眠,是修學奢摩他的時候,能障礙奢摩,惛沈睡眠來,不能修奢摩他。

掉舉、惡作,就是修毗缽舍那的時候,想要如理作意,偏要掉舉不可。

惡作,以前做錯事情,心裏面一直的過不去,障礙自己的如理作意。

嫉妒、慳吝,就是彼此都是共同的學習聖道的時候,受用法、受用財就會有這樣的心情,一個嫉妒、一個慳吝。

使令戒定慧不清淨,不能成就無漏的戒定慧,所以叫做纏。

6)暴流者,四暴流,謂欲暴流、有暴流、見暴流、無明暴流。

欲暴流,就是欲界的眾生心裏面有很多的欲,這個欲把眾生困住。

有暴流,就是色界、無色界天對禪定有欲,愛著。

見暴流,就是所謂身見、邊見、邪見、戒取見、見取見,為見所困。

總之,都是無明暴流,不知道這都是虛妄分別,都是空無所有。

7)如暴流有四種,有這種過患,軛也是一樣,有這麼多。

8)取者,四取,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欲取,內心裏面有這樣的欲,所以取著塵勞的境界,主要就是色聲香味觸。

見取,出家人棄捨欲,愛著心裏面的思想。

戒禁取,外道能受持守護這樣的戒,也就能達到那個目的地,取著這個戒。

我語取,在家人是欲取,出家人是見取、戒禁取,這兩種人都有我語取,都是執著有我。

我語取,語就是語言,在語言上有這樣一個字。

實在是沒有真實體性,但有言說而已,沒有真實的體性,所以叫做我語取。

9)繫者,四繫,謂貪身繫、瞋身繫、戒禁取身繫、此實執取身繫。

身是什麼呢?是指禪定的意生身。

人間的人,是由父母所產生,胎生。

欲界天上的人是化生。

若是色界的四禪成功,就是往生到色界天,色界天的身體叫做意生身,也可以說是化生。

欲界天是化生,由業力使令他得這個身體。

色界天的身體,就是隨心意,心怎麼想就怎麼現。

貪身繫,就是想要得到色界禪,但是因為有貪,就把你綁住,障礙你不能得到禪定。

瞋身繫,就是想要得到色界禪,也是為瞋所障礙。

戒禁取身繫,外道有戒禁取,也障礙他得到這個禪定的身體。

此實執取身繫,就是見取,取著內心的思想,認為是最殊勝,最高尚,最微妙。

很堅固的執著,障礙他得色界定。

10)蓋者,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

貪欲蓋,就是想要出家修行,為貪欲所覆障,就是不能出家。

瞋恚蓋,出家之後,若有違犯,同梵行者來勸導、教誡、教授,他不接受,心裏面憤怒。

若是接受教導,修奢摩他的時候,惛沈、睡眠把奢摩他蓋住。

修毗缽舍那,掉舉、惡作又把它蓋住。

疑蓋,疑惑心障礙聖道的修學。

11)株杌者,三株杌,謂貪、瞋、癡。

貪、瞋、癡常常的活動,使令內心的修學聖道的堪能性都破壞,不能夠修學聖道。

12-16)如株杌如是,垢、常害、箭、所有、惡行也是一樣有同樣的作用。

17)根者,三不善根,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

使令我們作惡事,墮落三惡道,它有這個力量,所以就叫做一切不善法的根本。

18)漏者,三漏,謂欲漏、有漏、無明漏。

欲漏,就是外門流注,眼耳鼻舌身意不能夠內斂,就是向外攀緣,向外看色聲香味觸。

有漏,是內門流注,非佛教徒修學禪定成就,內心裏面有愛、見、慢。

愛著禪定的三昧樂,有我見或者常見、斷見、各式各樣的邪知邪見,使令他不能與聖道相應,所以叫做有漏。

無明漏,就是欲漏、有漏的依止處。

因為有無明,才有欲漏、有漏,不明白一切法是緣起,畢竟空。

無始劫來使令光陰都空過,就是這無明的關繫。

19)匱者,三匱,謂貪、瞋、癡。

有這樣煩惱的時候,總是不足。

20-25如匱如是,燒、惱、有諍、火、熾然、稠林也是這樣子。

26)拘礙者,有五種拘礙,一、顧戀其身,二、顧戀諸欲,三、樂相雜住,四、闕隨順教,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一、顧戀其身,就是心裏面常愛著自己的身體,還要想辦法來照顧他。

二、顧戀諸欲,心裏面老是想色聲香味觸。

三、樂相雜住,就是歡喜彼此在一起住。

出家人願意和在家人一起住,這是一個不對的事情。

都是出家人在一起住,也會耽誤自己用功。

四、闕隨順教,就是沒有隨順聖道的法語。

若想修行的時候,對佛的法語要能夠通達,知道怎麼用功修行,就叫做具足隨順教。

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修止、修觀,有一點成就,就歡喜,就停在那裏。

etesarva-kleśānāṃparyāyāḥ/prādhānyāttubhagavatātasmiṃstasminparyāyete[te]kleśāḥsthāpitāḥsaṃyojanāniitinavasaṃyojanāni/anunaya-saṃyojanaṃvistareṇapūrvavat//bandhanāniititrīṇibandhanānirāga-dveṣa-mohāḥ//anuśayāitisaptaanuśayāḥ/kāma-rāgaanuśayovistareṇapūrvavat//upakleśāititrayaupakleśārāgadveṣamohāḥ//paryavasthānāniityaṣṭauparyavasthānāni/āhrīkyamanapatrāpyaṃstyānamiddhamauddhatyaṃkaukṛtyamīrṣyāmātsaryaṃ//oghāiticatvāraoghāḥkāmaoghobhavaoghodṛṣṭyoghoavidyaoghaḥ//yathaughāevaṃyogāḥ//upādānāniiticatvāryupādānāni/kāmaupādānaṃdṛṣṭy-upādānaṃśīla-vrataupādānaṃ[ātmavādaupādānaṃ]//granthāiticatvārogranthāḥ/abhidhyākāya-granthovyāpāda-śīlavrataparāmarśasatyaabhiniveśa-kāya-granthāḥ//nīvaraṇāniitipañcanīvaraṇāni/kāma-cchanda-nīvaraṇaṃ/vyāpāda-styāna-middhaauddhatya-kaukṛtya-vicikitsā-nīvaraṇāni//khilāniititrīṇikhilānirāga-dveṣa-mohāḥ//yathākhilānyevaṃmalānighāniśalyā[ni]kiñcanaduścaritānica//mūlānītitrīṇimūlāni/lobhoakuśala-mūlaṃ/dveṣomohoakuśala-mūlaṃ//āsravāititrayaāsravāḥ/kāmaāsravobhavaāsravoavidyāāsravaḥ//vighātāititrayovighātārāga-dveṣa-mohāḥ//yathāvighātāevaṃparidāhāupāyāsāraṇāagnayojvarāvanathāḥ/vinibandhāitipañcavinibandhākāyaapekṣākāmaapekṣāsaṃsṛṣṭa-vihāritāānulomika-kathā-vaikalyaṃalpaavara-mātra-santuṣṭiśca// 張貼者: 新花長舊枝 於 10:33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自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搜尋此網誌 網誌存檔 ►  2022 (25) ►  二月 (17) ►  一月 (8) ►  2021 (80) ►  十二月 (39) ►  十月 (1) ►  九月 (5) ►  八月 (7) ►  七月 (21) ►  一月 (7) ►  2020 (1) ►  八月 (1) ►  2019 (133) ►  九月 (9) ►  八月 (24) ►  七月 (97) ►  六月 (3) ►  2018 (6) ►  二月 (3) ►  一月 (3) ►  2017 (13) ►  十二月 (5) ►  十一月 (5) ►  六月 (3) ►  2016 (5) ►  十月 (2) ►  八月 (2) ►  五月 (1) ►  2015 (53) ►  八月 (1) ►  七月 (5) ►  六月 (13) ►  五月 (12) ►  四月 (1) ►  三月 (19) ►  二月 (1) ►  一月 (1) ►  2014 (129) ►  十二月 (4) ►  十一月 (3) ►  十月 (4) ►  九月 (2) ►  八月 (6) ►  七月 (20) ►  六月 (28) ►  五月 (12) ►  四月 (15) ►  三月 (11) ►  二月 (13) ►  一月 (11) ▼  2013 (175) ▼  十二月 (26)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2.業雜染-5.2.2.業分別-5.2.2.1.補特伽羅相差別建立 雜阿含-1-32論釋 雜阿含-261 雜阿含-260 雜阿含-259 雜阿含-256-258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2.業雜染-5.2.1.業自性 雜阿含-31-32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9.煩惱過患 雜阿含-30 ReapingforDummies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8.煩惱差別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7.煩惱顛倒攝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6.煩惱上品相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5.煩惱門 雜阿含-25-29 雜阿含-23-24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4.煩惱位 雜阿含-65-68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3.煩惱因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2.分別 有尋有伺等三地-5.雜染施設-5.1.煩惱雜染-5.1.1.自性 雜阿含-64 有尋有伺等三地-4.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4.16.妄計吉祥論 有尋有伺等三地-4.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4.15.妄計清淨論 有尋有伺等三地-4.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4.14.妄計最勝論 ►  十一月 (16) ►  十月 (19) ►  九月 (2) ►  八月 (25) ►  六月 (31) ►  五月 (11) ►  四月 (18) ►  三月 (11) ►  二月 (5) ►  一月 (11) ►  2012 (488) ►  十二月 (44) ►  十一月 (104) ►  十月 (32) ►  九月 (41) ►  八月 (21) ►  七月 (17) ►  六月 (23) ►  五月 (37) ►  四月 (43) ►  三月 (29) ►  二月 (39) ►  一月 (58) ►  2011 (345) ►  十二月 (48) ►  十一月 (1) ►  七月 (69) ►  六月 (105) ►  五月 (12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