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乎《論語》 - note :: 痞客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名」意即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應安守本份, 名實相副。

所以各人要各守自己職責, 不能僭越, 因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以求 ... note 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r13Tue200714:44 必也正名乎《論語》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子路問:「如衛君請您治理政事,老師先要做的是什麼呢?」孔子說:「一定先端正名分!」子路訝異的說:有必要這樣嗎?老師也真(迂)不切實際!何必去正名呢?孔子說:「真是粗鄙,子路啊!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事,擱置而不說。

要知道名分不正,說出來的話就不能合理;話不合理,做事便不能成功;做事不能成功,禮樂便不能推行;禮樂不能行得通,立法制度便不得當;立法制度不得當,老百姓就無所適從。

所以君子先定下名份,才可以說得出口,話說得出口,事才辦得通,君子對於自己所說的話,都不敢隨便苟且啊!」●子路問:如果衛君用你,老師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孔子說:無非是「正名」!子路訝異的說:老師也真夠迂闊了!這樣的世局,還能如何正名呢?孔子氣的開罵:子路你這個老粗!君子對於不懂之事,就別亂講。

告訴你,名義不正,則話不好講,事情就辦不成,禮樂就無法實踐,刑罰就無法適中,人民也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君子●一、子路說孔子正名的主張是「迂」,孔子說子路的批評是「野」,師生二人之間有歧見,你認為是老師對,還是學生對呢?二、孔子為什麼堅持如果到衛國為政,必須以「正名」為優先?正名」是和「禮治」相應的。

「正名」意即上起天子、下至平民,都應安守本份,名實相副。

所以各人要各守自己職責,不能僭越,因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求各本其名,各盡其責。

<>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與,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由於除去「實」,則無「名」可言,故名必務實。

因此「正名」是重建社會秩序的重要一環。

孔子主張「正名」,悤調君臣父子,各本其名,各盡其首,則天下可大治。

後來漢儒董仲舒藉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觀念提出的「三綱五常」,促使漢武獨尊儒術,更大力提倡政權超然於人民之上,「五倫」成為中國歷代的社會傳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jotter note jotter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上一篇:數位邏輯 下一篇:EXERCISE3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近期筆記 文章分類 95’(4) 95’(4)人際(5)會計(14)計概(7) 96’(5)未分類文章(1) QRCode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