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最新→社會學 - 考前命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韋伯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普遍使用的理性化組織結構稱為科層組織,科層 ... 不論公私立組織,位置權威的安排都呈現上下層級的結構特性,例如公務人員機構有 ...
考前命題
Home
107年最新→社會學
1-1社會學3787-01 1-2社會學3787-02 1-3社會學3787-03
十六、科層制度之特點及出現之缺點為何,再者有那些改善之道?
【擬答】:
(一)韋伯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普遍使用的理性化組織結構稱為科層組織,科層組織和一般傳統家庭企業組織是對立可區隔的。
科層結構的特質分述如次:
1.分工:科層組織是將組織分成許多部門,各司其職,通常將人力放在各個部門職位的標準是依照個人的專才安置之。
組織分工的現象在許多國家的公私立大型組織中都成了一個普遍的結構特性。
在台灣的公務人員考試也是要求各種不同的專業人員高普考和特考,取得通過鑑定資格得予進入相關專才機構的單位,這無非是一種將人與事用科層組織分工化的一個標準來安排工作的形式。
2.權威層級:組織的命令監控督導系統是由上,層層向下的組織設計安排模式,故每一個位置一定有另一個更高層權威的位置來管理監控督導之。
不論公私立組織,位置權威的安排都呈現上下層級的結構特性,例如公務人員機構有部長-次長-處長-科長-股長-科員等層層往下的權威位置。
3.成文的規則和規定:科層組織強調各部門在許多關鍵慣例事務處理上,有成文的法規辦法,例如:台灣各大學校園民主化的過程中,學校的組織也越來越朝科層制的特質,各種組織規則和辦法越來越多,老師聘任升等或學生修業都有統一的規則遵循。
4.非私人性:在科層組織中,個人的喜怒哀樂的情緒是不適合帶進組織的工作過程中。
組織的成員是依照位置角色形式,依照組織上下層級命令系統和規定與辦法彼此互動。
在互動的過程中,不考慮過去既有的關係、交情,以及別人的感覺與面子。
5.技術品質為基礎的聘僱原則:科層組織聘人的原則是依照組織位置角色需要的技術能力為原則來聘僱人員,而不是依照特殊關係與交情聘人。
同樣地,組織的升遷也是有明確的制度,強調工作表現能力與品質的條件。
聘僱升遷依照能力的標準,能掌握公平的法則,能激發員工以努力作為工作的法則,進而創造組織整體的生產力。
(二)科層制的缺點:
韋伯的科層制只是一個理想類型而已,亦即藉著強調某些科層制的一般性質,來引起對科層制重要特徵的注意。
茲說明其缺點如次:
1.非正式的結構:所有的組織都會規定其成員的責任與活動,這些定義每個人職責的明確規則、組織圖與獎懲制度都構成該組織的正式結構。
然而,當人們結合力量來完成一件工作時,友誼、敵對與權力等關係也會發展出來,從而形成派系、黨爭、流言等。
於是,有些人實際上所發揮的影響力,比他們的職位頭銜所顯示的更大或更小。
2.儀式主義:當人們重視程序規章時,可能會忘了當初建立那些程序規章的目的,他們執行這些程序規章的作為,就如同舉行儀式一樣呆板。
這時,反而會阻礙人們認清及應付新情況,並可能會損害組織的效率與目標。
3.協商秩序:協商秩序係指在組織中位於不同層級的人員,為了解決與工作有關的問題而進行的會談。
即使規則與科層程序都完備而具體,但仍有更多值得商量的餘地。
因此,符號互動論認為所有的組織行為是以非正式的為主,而且也容易改變。
雖然所有的組織都進行某種程度的協商,但協商最為盛行的組織是那些不能將業務納入常軌的組織。
4.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指出一項結果,即利用工作完成後的剩餘時間,去製造新的工作。
例如,官僚們常以忙碌來證明他們在工作,因此他們很快就需要助手來協助處理所有的工作;而助手又需助手,從而製造忙碌,徒然浪費。
5.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意謂經理人員所提拔的人,大多是目前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優異者,但是這種合理的程序即可能產生不合理的結果,或者保護不稱職者。
因為有能力處理新工作的人,又會被提升;如此,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上躍升,一直升到沒有能力勝任工作為止。
因此,一個人最後擔任的職位,往往超過他們的能力與才幹。
若他們在新的職位上表現不佳,就謹守本位,繼續掩飾其無能。
一般公司對能力不足的員工通常都不願予以降級或表示懷疑,甚至還特設一個組織來保護那些能力較差的員工。
6.米契爾的寡頭政治鐵律:米契爾指出,科層制必然會導致權力集中於少數人的手中,而這些少數人又利用他們在組織中的職位謀取自己的私人利益。
米契爾把這種結果稱為「寡頭政治鐵律」。
(三)改善為人性化的科層制:
1.增加機會:
(1)重新設計機會結構:一方面使事業階梯能提供更多的上進等級與位置;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工作階梯之間可以建造橋樑。
(2)設計新的工作:使地位低而沒有上升機會的人員,能循序漸進地升到較高的職位。
(3)加強回饋與工作成果評估:促使工作人員增進其技術,及了解本身需要改進之處。
(4)實施工作輪調:以提高員工的技術,提供變化較大的工作,打破本位主義,增強員工對組織的承諾,並顯示更多的水平上與垂直上的升遷機會。
獎勵服務年資也是一種流動的方式。
(5)促使組織分散化:把較大的單位分成較小的單位,就可以增加更多的主管職位。
(6)採用彈性工作時間:如此做既可讓員工有機會學習工作技能,又可讓他們有時間兼顧家庭責任。
2.增加工作人員的權力:
(1)正式的方式:
①授權給下級:將管理層次減少,這種方式既可減少組織中的例行事務,又可增加自行決定的事務。
②分散化能創造更多具有自治與影響力的工作單位。
亦可減少擁有否決權的人數。
(2)非正式的方式:
①開放溝通管道:員工之間與主管之間的溝通暢通。
②增進員工對制度的知識:如預算、薪水的差距、員工福利與獎金等。
③資深員工福祉:為組織中的資深員工提供保險與擔保。
3.促成平衡狀態:
(1)平衡少數族群:以整批雇用代替一次只雇用一個人的方式平衡女性主管或黑人經理人數的不足。
(2)建立組織網絡:少數團體集中在某些部門,不是將他們完全分散到組織中的多個部門,發展出能互相支援與回饋的組織網,並使他們能做新進員工的模範。
十七、何謂「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生態全球化?
【擬答】:
(一)意義:
1.全球化的發生源自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系統整合發展,它是指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以及全球意識的崛起。
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緊密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爲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爲一個整體。
2.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教授貝克(UlrichBeck)所言,當下所形成的全球化是指向一個動態、辯證的過程,是由政治、經濟和跨國行動者所運作發展跨越、穿越民族國家主權與管制能力的行為,如跨國企業、國際組織、全球網絡化的非營利組織等。
3.全球化已經穿透、踰越了國家間的界限,強調超越國家、跨全世界性的組織活動,強調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上聯繫的增長,強調新科技的使用及其利益,亦即意味著「天涯若比鄰」的「地球村」時代已經來臨。
(二)類型:
1.生態全球化:
(1)全球暖化為人類及生態系統帶來了災難,極端氣候、冰川融化、永久凍土層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改變、洪水及乾旱的災害增加、致命熱浪等等,連帶使全球各地氣候發生異常。
(2)例如,森林大火所造成的區域性霾害,飄洋渡海,形成東南亞各國嚴重空氣污染,造成經濟面上損失慘重。
或者冰島火山爆發的火山灰造成交通停擺、失業提高。
2.經濟全球化:
(1)傳統上經濟活動都是以國家為單位來進行的,企業一般都從本地籌集資金,聘用本地的勞工從事生產,並以本土市場為主要銷售對象,在全球化的架構裡,國家的界限已被企業的跨國營運能力所打破,出現所謂「全球市場一體化」的趨勢。
(2)例如中國的勞工成本低,愈來愈多勞動密集工業,如玩具、成衣、製鞋等,都到中國進行,讓中國成為世界的加工中心,使中國宛如一座「世界工廠」。
3.政治全球化:
(1)國內的政治決策雖然受到全球化的政治組織和條約限制,但反過來說,國際政治舞台的空間也大為增加,愈來愈多的國際事務,都會放到全球性的政治平台上討論和協商,使各國政府都參與了全球性的政治決策。
(2)例如在全球化下,向全球管治架構方向發展。
(三)文化全球化:
文化的全球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傳播媒介的發展,特別是所謂電子媒介,例如電視和互聯網。
透過傳播媒介,世界各地都可獲得大量的即時資訊。
由於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跨國企業勢力龐大,再加上在跨國性傳播媒介佔有壟斷性的優勢,所以文化全球化往往被認為是西方(或指美國)單向的向世界各地傳播其思想標準與行為模式,亦即所謂的「麥當勞化」(效率、可計算性、可斷定性、控制)、「文化帝國主義」。
(四)反省:
1.許多國家、族群、社群或個人皆覺醒到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甚至可能再度被扭曲為帝國支配弱勢者的工具,換句話說,全球化現象所涉及的是世界複雜事務或價值的重新洗牌,其內含的扭曲危機卻觸動了在地化主體性的要求,各國弱勢群體,包括國家、工人、婦女、生態運動者紛紛注意到自主權力的保障。
2.台灣社會同樣面臨全球化的問題,美國的麥當勞、星巴克、好萊塢登陸台灣;網際網路無遠弗屆;國際航線愈來愈便利;韓劇、日劇風靡台灣;洋菸、洋酒、稻米、雜糧開放進口;台商紛紛轉移陣地到工資便宜、原物料取得容易的國家投資。
3.從台灣積極加入WTO以及與中國簽訂ECFA便可見一斑,面對資訊及知識經濟的競爭、區域經濟競爭、勞工剝削和結構性失業、人口流動問題、社會安全制度危機、生態危機與文化殖民危機等,在在都是本土社會新生的挑戰。
十八、請就後工業社會的經濟生產特性包括自動化、彈性化生產等,請分別說明其內涵為何?並比較分析經濟生產時在「福特主義」及「後福特主義」之間的特性為何?
【擬答】:
「後工業社會」(thepost-industrialsociety),經濟生產以知識、資訊和服務為主軸,而典型的工廠和物品製造業的優勢則有被取代的趨勢。
(一)電腦與自動化的製造:
電腦在製造過程中廣泛使用,需要工作者具備特殊的技術,特別是思考性技術(intellectiveskill)-能夠進行抽象與邏輯的思考能力,而不需依賴實物或具體經驗。
思考性技術結合了電腦趨動的生產設計,突顯了後工業社會的工作典型。
(二)彈性生產與後福特主義:
彈性生產(flexibleproduction)是後工業社會的生產特徵。
相對於福特主義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彈性生產趨向於中小型企業式的專門化生產,在競爭且不穩定的國際市場中以網絡式的生產結盟,提高生產的速度和效率。
福特主義與後福特主義的比較表:
項目
福特主義
後福特主義
生產模式
大經濟規模企業標準化產品
小企業彈性專門化生產
競爭關鍵
相似產品的價格比較
創造性、多樣化產品
技術
自動化
電腦整合製造
投資
生產設備
知識、想像力
勞動
同質性勞工、低自主性
小規模生產、高自主性
工作組織
層級化分工
水平的整合
組織環境
公司間市場競爭
組織間合作協力網絡經濟體系
對經濟不景氣的反應方式
裁員減低勞動力成本
勞力密集部門外移
技術密集工業增加投資
因應市場需求變化
接近市場消費者
1-3社會學3787-03
延伸文章資訊
- 1科層權威 - 阿摩線上測驗
科層體智用權威控智成員0 by 教師檢定(教檢)◇教育理念與實務(舊名:教育原理與制度)(幼兒園、特殊教育、 ... 韋伯(Weber)-理想型官僚及科層體制100 by 公職◇行政學.
- 2韋伯- (Weber)-理想型官僚及科層體制 - 隨意窩
官僚制的組織活動是「由一些固定不變的抽象規則體系來控制的,這個體系包括了在各種特定情形中對規則的應用。」法律和規章制度是組織的最高權威,任何組織成員在任何情況下 ...
- 3科層組織理論與科層制度研究 - 澳門虛擬圖書館
科層組織是以合法的權威作爲設計基礎,官員在組織內接受指令辦事,並非基於傳統的觀念,個人崇拜、個人理想或上級的強權所致,而是基於組織具有一個法理的權力架構。行使 ...
- 4Bureaucracy Theory - 科層體制理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名詞解釋: 科層體制理論是一種以法定的權力為基礎,以實現「效率」和「合理性」為 ... 科層體制的概念是一種理想型式,其特徵主要有七:(1)權威階層:即組織的結構要像 ...
- 5科層體制(Bureaucracy)
其特點首由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系統地加以說明,他看到了官僚機構中高度發展的分工,根據行政法則而不是個人的忠誠或社會習俗來確立權威,是一種「理性的」而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