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包 - 求真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刈包(台語發音:kuah-pau)為臺灣小吃。

原型源起於中國福建省福州的「虎咬豬」,又稱「割包」,經臺灣在地化口味改良而讓普羅大眾更廣為接受。

香Q的割包與肥瘦相間的 ... 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目錄 1美食由來 2食材 3習俗 4參考文獻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206.189.149.24 建立帳號登入 工具 閱讀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刈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 搜尋 刈包原圖鏈結圖片來自ytower 刈包(台語發音:kuah-pau)[1]為臺灣小吃。

原型源起於中國福建省福州的「虎咬豬」,又稱「割包」,經臺灣在地化口味改良而讓普羅大眾更廣為接受。

香Q的割包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巧妙融合,吃起來滑順又不油膩;酸菜與糖粉交織出酸甜的滋味;香菜與花生粉有增加香氣的效果[2],故有「台式漢堡」之稱。

公司行號老闆在尾牙當天準備刈包請員工在台灣北部風行,中部以南並無。

[3] 目錄 1美食由來 2食材 3習俗 4參考文獻 美食由來 「割包」相傳是三國時代的張飛,以刀割饅頭夾肉食用而得名。

而割包也雅稱為「刈包」,因刈(ㄧˋ)有「割」之意。

割包也被稱為「掛包」,是因「割」的台語發音為ㄍㄨㄚˋ與「掛」同音。

食材 經典版:五花爌肉、酸菜、蒸刈包皮、糖粉、香菜、花生粉 變化版:雞排、萬巒豬腳、香腸、筊白筍(美人腿)、剝皮辣椒、天婦羅、鴨胸、煎蛋、雞排、鱈魚排、日式叉燒肉、鹹豬肉、爐烤杏鮑菇、照燒雞腿、牛肉丸,甚至豬舌等新式刈包。

【刈包】地方特色小吃 習俗 中國黃曆每月的初二、十六日,在台灣的工商企業家都會準備牲醴、金紙祭祀土地公,以祈福招財,此種儀式稱為「做牙」。

在正月初二的首次做牙稱為「頭牙」,而在十二月十六日的最末次做牙稱為「尾牙」,老闆會以隆重的儀式來祭祀土地公,酬謝一年來的庇佑,公司、工廠老闆當天會買刈包給員工吃,做一個象徵性的尾牙或設晚宴犒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

1.「刈包」,是用一個長得像錢包的饅頭,裡面夾一大塊滷肉,酸菜,花生糖粉,還有香菜,因其形狀像一個飽滿的錢包,取其財富滿足的喻意。

尾牙吃刈包,象徵來年發大財。

錢包滿滿用不完。

另一說是,刈包的另外一個名字為「虎咬豬」,與閩南語音「福咬住」相近,內夾的酸菜被客家人視為是福菜,所以有「留住福氣」之意。

2.「刈包」形相上象徵老虎的嘴型,從外形上看就好像老虎咬著一塊豬肉,所以又叫做「虎咬豬」。

在尾牙時吃「虎咬豬」,象徵意義就是將一整年不好的全部把它吃掉,煙消雲散,迎接來年事事順利。

[4] 參考文獻 ↑刈包,iTaigi愛台語 ↑【美食典故】割包刈包虎咬豬,epochtimes.com ↑北部尾牙日必吃刈包?中南部網友驚呼沒聽過,chinatimes.com,2019/01/22 ↑余淑芬的貼文,【爆廢公社公開版】,2019年1月20日 取自"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刈包&oldid=1868350" 3個分類:420家政總論427飲食;烹飪630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20年9月12日(週六)21:42。

個監視中的使用者 隱私政策 關於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服務條款 手機版檢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