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ive Idealism - 主觀觀念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主觀觀念論 · Subjective Idealism · 名詞解釋: 主觀觀念論或稱主觀唯心主義,指把個人的主觀意識看作是世界本源的哲學學說,是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之一(另一為客觀唯心主義 ... 回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詞彙查詢 下載專區 詞彙建議 審譯會 × 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帳號密碼 帳號 請輸入註冊的email。

密碼 密碼英文字母有分大小寫。

登入 離開 釋義 翻譯 回簡目列表  修訂/勘誤建議 單筆輸出 主觀觀念論 SubjectiveIdealism 鍾鴻銘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主觀觀念論或稱主觀唯心主義,指把個人的主觀意識看作是世界本源的哲學學說,是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之一(另一為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觀念論以為,個人的主觀意識和感覺乃是唯一真實的存在,是世界一切事物的本源。

否認客觀物質世界和客觀規律的存在;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於「我」的感覺和意識之中。

萬事萬物是感覺、觀念、情感、意識的產物,沒有「我」就沒有世界;人的思想並非外界事物的反映,而是心裡固有的。

因此主觀觀念論者認為,世界上除了心靈與精神及其知覺或觀念之外,並無其他事物的存在。

人可以感受到物質事物,但物質事物卻無法獨立於心靈之外而存在,所以說物質的東西,僅僅是一些知覺而已。

主觀觀念論的最極端處是「唯我主義」(solipsism),認為只有「我」存在。

  主觀觀念論的代表性人物,在中國有孟子(約西元前372~289)(「萬物皆備於我」);宋代的陸九淵(1139~119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王守仁(1472~1528)(「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

在歐美則有十八世紀英國的柏克萊(GeorgeBerkeley,1685~1753)(「存在就是被感知」,「對象和感覺是同一個東西」);十九世紀德國的費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1762~1814)(「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源」,「自我周圍的現實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以及奧地利的馬赫(ErnstMach1838~1916)(「物是感覺的複合」)。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後,歐美的主觀觀念論者,意欲放棄哲學的基本問題,認為物質與意識何者是第一性的存在乃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論題。

他們想以要素、事件、經驗、心理的東西和物理的東西等較中性的名詞來取代物質和意識等概念,並且自稱為超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新哲學,如新康德主義(Neo-Kantianism)、馬赫主義(Machism)和新實在論(Neo-Realism)等。

此外還有一些主觀唯心主義的流派,則把意志、情意看成是第一性的東西,宣揚主體性或非理性主義,如唯意志論(Voluntarism)和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前者以意志為宇宙的本體,為產生萬物的根源;後者則認為沒有任何知識可以獨立於認知的主體,因此強調主觀的內省和情意作用,以透視內在的深度。

主觀觀念論 SubjectiveIdealism 以SubjectiveIdealism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以主觀觀念論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引用網址: 推文 評分 評分 相關詞彙 詞彙建議 辭書 主觀觀念論 SubjectiveIdealism 暫無建議訊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