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瘋狂的頂級貴婦日常生活, 揭示你我都逃不出的怪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日美國名校招生醜聞刷新三觀
一向崇尚快樂教育的美國人
為了子女進藤校竟不擇手段
其實在美國的名流貴族中
有一群近乎「瘋狂」的人
她們對金錢蜜汁崇拜
她們圈中的房產、消費、教育規則
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上東區美國頂級富豪圈
紐約,全球矚目羨艷的「Big Apple」,各項財富指數都顯示出其不凡的地位。
緊鄰著紐約中央公園的上東區(Upper East Side)無疑是紐約光彩奪目冠冕上最為奪目的一顆。
如果說紐約是世界經濟的中心,那麼上東區就是紐約的中心。
上東區在紐約的地理概念是南起第59街,北至第96街,西至第五大道,東至依斯特河。
這裡毗鄰著名的紐約中央公園,有最好的公立私立學校,房價傲視曼哈頓,上東區仿佛有一道天然的屏障,圈內的人緊繃神經捍衛階層代代相傳,一邊努力攀附權貴,一邊又對其下的階層嗤之以鼻或者說完全無視。
看過美劇《緋聞女孩》的觀眾對上東區一定不陌生,劇中描繪的就是上東區私立學校學生生活, 富有、精英、上流社會、虛榮是上東區的標籤。
近期一本名為《Primates of Park Avenue: A Memoir》(《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作品揭示了紐約上東區名流的日常。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作者是一個耶魯人類學家Wednesday Martin,她準備搬到上東區的時候,對這裡心照不宣的規則還一無所知,等待她的,是上東區紙醉金迷神經緊繃的生活,也是一場戰爭。
她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區,賣了曼哈頓下東區的聯排別墅,和老公孩子一起搬到了著名的上東區。
這裡浮華的一切,表面和諧美滿風平浪靜,實則劍拔弩張不甘人後的生活規則,不禁讓這位耶魯博士倒吸冷氣!
房子
能在這裡立足,就能在全世界立足
能在紐約住聯排別墅也絕非等閒之輩了。
但賣掉聯排別墅在其他地方足夠買泳池豪宅的預算,在上東區,只能買到一套「老破小」公寓。
在曼哈頓,家庭郵編就是你的名片。
昂貴的房價並不能阻擋富豪們對上東區的趨之若鶩。
房源少,中介也分三六九等。
是的,如果看房時身上背的是Marc Jacobs的話,真的會被背牛皮Chanel的中介當成了助理...為了看房還要買新包!!!
中介這關輕鬆通過的話,就能直接拿錢簽房了嗎?
當然沒有那麼簡單!上東區的房子,也不是單純有錢就能買的。
這裡買房有一套嚴苛的規則,不允許撬動大槓桿貸款,首付比例驚人不說,中介還會評估你的購房資質。
具體來講,要求買家流動資金能有房價的3至10倍,夫妻雙方都要提供學生時期GPA、甚至子女以及夫妻雙方父母讀過的每一所學校。
地址都是耀眼的,「第五大道」、「公園大道」,說出口的同時已經自信滿滿,優越感簡直要溢出。
樓內都有奢華閃光的大廳,有人戴著白手套為你開門、按電梯。
然而電梯門一開,公寓樓內的場景簡直讓人直接昏過去,「上東區那些滿身大牌的女人真的住在這樣的地方嗎?」
大牌新款
狹路相逢名牌傍身,沒有低調這回事
坐擁這個地段公寓的女主人,是什麼樣的呢?
紐約的二月還冷颼颼的。
但在上東區,你會見到穿著最新款夏季棉裙子女士,她顯然已經凍得發抖,但是她「贏了」,因為此後上東區任何人再穿那條裙子都成了對她的模仿。
同樣,八九月份天氣尚熱的時候,也會見到上東區的女人火急火燎搶先上身秋冬新款羊毛羊絨外套和各種靴子,只要快人一步,就是贏了。
不過反正她們出了空調房就是高級汽車,溫度永遠適宜。
上東區形成了一套默認穿衣法則,下雨巴寶莉Burberry,冷了穿蒙口Moncler羽絨服,鞋子多是MB、CL、JC各種扎死人、恨不得要踮腳走路的細高跟,偶爾放鬆一點點就穿Lanvin芭蕾平底鞋。
配件之外,嬌貴的羊絨真絲多來自Brunello Cucinelli、Loro Piana這種普通人來講天價級別的品牌。
狹路相逢的話,這裡是沒有太多相互側身的和諧畫面的,暗流涌動得是迎面走來相互已經掃描過對方全身裝備的一場戰爭,上東區的女人,稀有大牌包是她們必備的傍身武器。
她們不會側身而過,只會用大牌包耀武揚威地撞擊你的手臂。
幾個回合擂台戰下來,誰都會入鄉隨俗,上東區的女人,都需要一隻鉑金包。
什麼是鉑金包呢?
每年產量有限,你可能為了買它需要排隊等上幾年,甚至可能需要等價「配貨」,也就是先買等價的愛馬仕其他商品,包括腰帶,手環,拖鞋等等才能得見廬山真面目。
單看價格的話,其實也並非「天價」,但主要問題在於,很多人買不到。
當然也會有特殊材質的鉑金包價格高達幾百萬人民幣,最著名的就是這款「喜馬拉雅」鉑金包,讓人體驗手上拎著一套房的感覺
總之,對於上東區的女人來說難買的就是必須有的,鉑金包是上東區女人的標配,或者說是全球富有女性自我標榜的一個重要符號。
自我修行
美麗是天職
沒有一副好皮囊,怎麼能撐得起大牌!在自我修行這件事情上,上東區的媽媽們一樣不能輸!
上東區的女人全天候要保持妝容完美,她們有專門的化妝師、造型師、髮型師,打玻尿酸、美白針都是不能少的,確保她們每時每刻看起來都足夠精緻完美,仿佛隨時可以登上雜誌封面。
穿那些十多厘米的高跟鞋腳疼?她們會毫不猶豫去打腳部無痛針,這都不算事,只要能確保穿著最精緻最顯腿長的高跟鞋出席那些無休止的宴會活動!
此外,健身是必修課,曼哈頓天價健身中心Physique 57、SoulCycle裡面的把干芭蕾課充滿了穿著全套Lulu Lemon的女人,她們年齡各異,但身材都堪比20歲比基尼模特。
懷孕也是一場比賽,比的是誰只胖了肚子,生產後最瘦、最苗條、最時髦、最快恢復。
孕期的服裝也要精心剪裁,確保每一次外出都依舊光彩奪目,身段玲瓏,生產後五個月要開始高強度形體課程,她們不知疲倦,她們毅力驚人,也許內心疲憊不堪但沒人輕言放棄...
在上東區,甚至有的婚前或婚內協議會約定妻子的體重極值...這裡容不下片刻怠慢。
說完媽媽,再來看看這裡的孩子們的生活!畢竟在這裡媽媽們的較勁只是起點,拼娃才是最終目的!
孩子
生的越多代表這個家庭越有錢
在這裡,有個不成文的標準:孩子生的越多代表這個家庭越有錢!從備孕期開始就開始較勁,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開銷就是用以萬計數。
孩子是鈔票粉碎機,這個比喻放在紐約上東區在合適不過了!
在紐約上東區,上個好的幼兒園比上常青藤名校還難。
這裡的美國頂級私校幼兒園,全美只有10%的孩子能進入。
為了讓孩子幼兒園就能進名校,媽媽們簡直要絞盡腦汁,從備孕時期就要掐準時間。
貴婦們傾向於在1月-3月之間受孕,因為10-12月出生的孩子會比班上其他孩子大半歲,在面試中表現好一些,這樣被錄取的可能性更大。
為2歲的孩子製作簡歷聽起來似乎有點荒唐,但這在上東區是真實發生的。
2歲去Diller-Quaile音樂學院學習音樂,3歲花1.5萬刀準備幼兒園入學考試;
4歲還不會玩遊戲就要花400刀/小時請來專門顧問,中文、高爾夫、網球、聲樂,都是這裡幼兒熱門課程。
想要進精英私立幼兒園的孩子們儘管不足四歲半,但也要參加韋氏(Wechsler)智商測試。
此外還會在中午小孩子犯困的時間安排專門的遊戲測試,來看看在困意來襲又沒有獎勵的情況下,是否還能保持禮貌、排隊、延遲享受、壓抑受挫情緒等等。
這些託兒所的價格二三萬美元起步,幼兒園四五萬美元起步。
即使是上東區的公立學校,從幼兒園到5年級,一家人50萬美元也是不夠的。
學費並不算什麼,在這裡上學的孩子都有豪車配專職司機接送,大約10個孩子一個班,精緻的校服、奢華的300平米教室、精心搭配的飲食、最新的炫酷學習設備。
每天的學習安排非常充實,是的,這裡幼兒園不能浪費時間玩。
孩子每天要花大量時間閱讀,5歲的孩子要能自己閱讀稍微長篇的童話故事,並且發展對繪畫、音樂、體育的興趣特長。
孩子們的玩伴也不是隨便找的,家長的安排占很大主導。
如果父母是寂寂無名nobody的話,孩子是不會有什麼玩伴的,郵件、簡訊、電話邀請絞盡腦汁也收效甚微,除非向其他家長展現出更高的社會地位或金錢實力。
對於他們這些家庭來說:如果讓孩子上公立學校的孩子,學習簡單的單詞,只上簡單的繪畫、手工、基礎識數、觀察大自然等課程,沒有媒體曝光和高端校友,這種輕鬆遊樂,自在成長的過程是人生的倒退!
藥物
對抗美國貴婦的焦慮
每日大牌傍身花錢如流水,身材苗條緊緻,皮膚光可鑑人,頭髮慵懶有序,丈夫名聲地位財產一個不缺、孩子禮貌懂事,看來家庭美滿,外人看來,這樣的人生真的可謂別無所求了!
但維持完美、時刻緊繃真的...很累啊...連孩子牙齒不夠白人們都會說是媽媽的失誤,一點小狀況都會成為最大的慘劇...
這樣的壓力下,媽媽自己要光鮮玲瓏,要維持自己的社交圈,要操心孩子的學業和社交,要看丈夫臉色,要看公婆臉色。
上東區不少女人飽受三大折磨:失眠、卡路里限制、雌激素下降。
因此,酒精、治郁藥物、大麻也成了這些驕傲的上東區女人對抗殘酷上層生活的夥伴。
上東區非常吝惜對媽媽的憐憫,不過如果偶有女士不幸流產,反而會讓她在上東區收穫多一點的關懷,媽媽們會與她敞開心扉談自己的傷心事。
因為那時候她們不再是盛氣凌人腳踩大高跟手挎鉑金包的女超人,變成了有血有肉一樣為家庭子女操碎了心的媽媽。
但在這裡可能沒有媽媽希望得到周遭的憐惜吧!
其實上東區不只是在紐約,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上東區」:
買房子,要看家庭資產證明
老同學聚會聊的都是孩子上了哪個名校
用房價衡量地位,用孩子定義父母
居住、教育、社交、消費都有一套生存法則。
圈裡的人為了站在鄙視鏈的頂端無所不用其極,圈外的人為了爬上更高的階層心力交瘁。
就像書中說的「這世界就像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麼做。
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
那麼你身處的地方有「上東區」嗎?
你認為孩子需要得到這樣的教育嗎
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觀點!
這些人住在最精英的社區,卻活得像叢林裡的猩猩
從大別山深處的小鎮毛坦廠,到車水馬龍的海淀黃莊,無論貧富,每一個陪讀的媽媽,都承受了難以想像的焦慮。紐約上東區也不例外。那裡生活著一群小小年紀就必須學會十八般武藝的孩子,那裡的育兒經和教育方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