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魚救海洋:英國如何實踐「永續海鮮」?消費者可以怎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到底「永續漁業」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暗黑面?而消費者又該怎麼分辨市場上的海產?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生活風格 飲食 吃好魚救海洋:英國如何實踐「永續海鮮」?消費者可以怎麼做? 丁一二/讀者投書 2019/05/30 8097 PhotoCredit: 到底「永續漁業」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暗黑面?而消費者又該怎麼分辨市場上的海產? 2015年台灣遭歐盟發了黃牌後,漁業署便開始積極打擊非法捕撈及漁工,盼能儘快撤除這張不名譽的國際標籤。

當台灣還在氣喘吁吁地追趕著合法捕撈議題時,英國素人名廚HughFearnley-Whittingstall早已深入源頭,揭露「硬性漁撈量」對永續漁業造成的傷害。

其紀錄片在英國投下極大的震撼彈,短短幾個月內就吸引到87萬人簽字支持,也迫使歐盟修正原有規定,禁止將誤捕的魚丟回海中。

時過多年,漁撈量這個燙手山芋仍在英國議會中發燒,到底「永續漁業」(sustainablefishery)的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暗黑面?而消費者又該怎麼分辨市場上的海產?筆者這就帶大家到英國市場一窺究竟。

甚麼是「永續海鮮」? 簡單的說,就是避免枯竭海資源的海產: 就捕撈方式來說,過去大型商業漁船常用的底拖網、流刺網,也被稱作「死亡之網」,一次雖可捕捉重達幾百公噸的魚,但大小通吃的結果,造成沒有商業價值的小魚被隨意丟棄,既沒有上到消費者的餐桌,也沒機會繁殖下一代,成為過漁的凶器。

而一支釣、延繩釣(近似英文的line-caught,如下圖)則是選擇性捕撈的一種方式,鎖定特有種,較能保護小魚,也因而成為永續海鮮的主要捕釣方式。

延繩釣示意圖。

圖/MarineStewardshipCouncil 除了漁撈方式外,現存魚種也是重要指標:專家一般建議民眾多吃數量充沛的海魚,以免浩劫單一魚種。

英國海洋保育協會(MarineConservationSociety)製作了《好魚選購指南》(GoodFishGuide),就是要讓消費者知道哪些魚最好少買少吃。

在台灣,魚蝦是每日飲食基本菜色,因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也發行了《台灣海鮮選擇指南》,教導民眾少吃稀有種,多吃常見種,以挽救日益枯竭的海洋資源。

有趣的是,英國人跟台灣人剛剛好相反,大部分的人並不喜歡吃魚。

統計數據指出,英國超過一半的成年人每周食用的海鮮量,低於醫生建議的280公克(約一至兩片鮭魚切片),且絕大多數只吃所謂的5大暢銷魚:鮭魚、鱈魚、黑線鱈、明蝦及鮪魚。

正因如此,過去英國沿海的5大暢銷魚數量遽減,不少英國大廚如傑米奧利佛、湯姆艾金森皆意識到「過漁」的嚴重性,出面倡導食用不同的海鮮──鯖魚、沙丁魚、鱒魚、淡菜都是歐盟海域數量很充足的魚種,只要學會烹調,一樣營養美味。

2014年英國郵政發行之永續海產郵票。

圖/FineDiningLovers 既然野生的魚快吃光了,吃養殖的就沒問題?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真正一語道出養殖業的弊病。

隨著野生海魚數量不斷下降,而食用人口卻未因此減少的窘境,養殖業聽起來是唯一的方法,但從複雜的生物鏈來看,養殖場的魚沒有外來的食物供應,如何健康的飼養呢? 其實,海裡的魚吃甚麼,養殖場的魚就吃甚麼。

換句話說,本來就靠吃海中微生物及小魚的大魚,還是得吃這樣的飼料,飼料的來源正是那些漁船捕捉到沒有人要吃的小魚,經加工後,用以餵養一般消費者喜食的大魚。

一公斤的養殖鮭魚要吃掉兩公斤以上的小魚,才能長成;這對已經脆弱的海洋生態,反而造成更大的負擔,也再次耗竭低層食物鏈。

此外,養殖漁業不侷限於單一國家,而是全球供應鏈的問題。

舉例來說,魚罐頭往往來自東南亞如泰國、印尼、越南等,這些代工廠的魚飼料來源,幾乎不可考,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從底拖網、流刺網這種死亡之網下捕捉到的小魚。

這樣的食品在全球市場販賣,英國的消費者很可能為了保護海洋,特地選養殖魚,反而栽入陷阱而不自知。

英國著名的JohnWest鮪魚罐頭向來打著永續漁業的口號,吸引消費者購買;但其東南亞製造廠所用的魚飼料,正是黑心捕捉來的小魚。

醜聞一爆發,大型英國超市皆拒絕讓JohnWest的罐頭上架,直至2016年該公司拆除「永續海鮮」的包裝後,紛爭才告一段落。

那麼,「認證標章」有用嗎? 雖然「永續海鮮」的概念在英國已倡導多年,但落實到消費者市場的途徑仍相當有限。

為了讓消費者安心,英國超市通常會標示出魚的來源及捕捉方式,這是目前購買永續海鮮最有效率的方法。

不少國際性非營利機構如海洋管理協會(MarineStewardshipCouncil)、水資源管理協會(AquacultureStewardshipCouncil)及海洋之友(FriendoftheSea)等,也都有核發永續海鮮的標章(如下圖)。

不過,通過認證的漁產,通常比市價貴上10%,且跟肉類產品相比,魚的價格本就高一些,一般家庭是否能負擔認證後的飲食成本,也是一個問題。

舉例來說,一公斤的鱈魚或鮭魚大約是22-30英鎊不等(新台幣約900-1,200元),其他較珍稀的魚種如龍利魚(Doversole)及鮟鱇魚(Monkfish),一公斤要價27-35英鎊(新台幣約1,100-1,500元)。

在經濟的壓迫下,不少人可能選食鮭魚或鮪魚罐頭,但此舉反而違背認證永續海鮮的初衷。

更深入來看,即便消費者願意多付一點錢,採買所謂的良心食材,目前國際上尚無具有絕對公信力的統一標章;即便是知名的海洋管理協會,也只是透過獨立的認證公司,核發證書給通過稽核的捕撈公司,而非認證每一條捕到的魚。

因此海洋專家學者曾建議,認證標章不應寫「永續海鮮」,而應改成「來自永續漁業公司」,至於現有的標章是否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國際有機超市龍頭WholeFoods的發言人雖公開支持認證標章,但他們也承認:「該制度未臻完美,仍有進步空間。

」(aworkinprogress,notaworkofperfection)。

海洋管理協會認證標章。

圖/海洋管理協會網站 身為消費者,可以怎麼做? 實際上,在歐盟執委會的規定下,英國的漁產地來源及捕撈方式已相當公開透明了。

只是「永續漁業」被納入全球供應鏈後,不再是單一國家或地區就能扭轉的問題,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除了等待政府行動外,也應思考如何拿回控制權。

近年來環保團體提倡的消費者革命,已走出石化燃料為主的高汙染工業,擴及到一般民生日常用品。

消費者買的不再只是產品本身,還考慮到附加價值跟形象。

價格不再是驅動購買慾的唯一考量,消費者做決定的過程中還包含了社會責任與個人品牌再現。

正如上例JohnWest魚罐頭,食安嚴謹影響到公司的形象,也直接反映在消費量上。

那麼消費者該怎麼做呢?首先,購買任何魚產品時,主動詢問捕撈方式。

這種土法煉鋼的方法,聽起來不怎麼有效,畢竟魚販說的天花亂墜,也難以追究真偽。

但主動詢問會讓商家警覺到消費者喜好的改變,未來也更願意配合法規的變更。

其次,配合《好魚指南》,購買數量豐沛的品種,儘量吃當地盛產的海鮮,避免遠洋捕撈的進口海產。

在英國,儘量少吃鱈魚及鮭魚,嘗試看看花枝跟淡菜;在台灣,竹筴魚及秋刀魚等洄游性魚種,是不錯的選擇。

以及,思考如何減少攝取動物性蛋白,無論是肉類還是魚類,在快速養殖的過程中,難免有用藥的問題,能否靠攝取不同的食物或蔬菜,取代大魚大肉的飲食,是永續飲食的一環。

最後,以行動支持漁夫!海中魚蝦數量減少是不爭的事實,市場價格未反應供不應求的狀況,顯示我們仍在靠超量捕撈來彌補消費市場。

若能根據各人財務的狀況,堅奉「寧可吃得少,也要吃得好」的原則,採買明確標示出產地及捕撈方式的魚蝦,便能調整市場機制。

個人消費習慣看似微小,但當一群消費者凝聚共識,就會對市場造成極大的震撼,或許從消費者端刺激捕撈業,遠比從法規端來限制更為有效! 執行編輯:賴冠穎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Credit:[email protected] 漁業 過度捕撈 永續 海洋資源 海鮮 品種 漁工 永續海鮮 公益 關聯閱讀 沙烏地不只有石油──在達曼海洋文化遺產節,與載歌載舞的阿拉伯海員,共同見證「傳統漁業」之美 日本即將消逝的海女文化:當人魚捨去尾鰭,在岸上與人們分享美食、歡唱舞蹈 我是來自雲林,抬頭挺胸走闖世界的漁人──回首來時路,致年輕而可能迷惘的你 作品推薦 白領們的解放:在都市裡種菜──從英國蔚為潮流的「市民農地」說起 參考資料 TOP 丁一二/讀者投書 丁一二,自知所學一二,因此名。

格拉斯哥大學藝術史博士畢業,定居英國,平日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假日是熱愛泥土的小農夫。

如有來世,希望成為一株城市茉莉,為路過的人們帶來一絲芬芳。

看更多 上一篇 巴黎上班族,中午吃甚麼?──法商員工餐廳「圖文大揭密」 下一篇 為什麼喝土耳其咖啡,一定要配軟糖?走進夢幻糖果店,品嚐歷史的絕妙滋味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國際譯開罐GlobalNews 讓吃零食不再罪惡!金魚餅乾、Ben&Jerry's搭上的素食風潮,背後有哪些商機和挑戰? 財經Finance 虱目魚的眼淚──被謊言、算計與顢頇之海包圍的台灣漁民 教育Education 這一次,換成人類走進「玻璃缸」裡:別讓美麗的鯨鯊和海洋裡瀕危的牠們,成為無助的展示品 飲食Food 威士忌小知識──酒一定是愈老愈好喝?波本桶、雪莉桶你又聽過沒?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神秘」的中國快時尚品牌,為何在西方年輕人中引發熱潮?(BBCNews中文) 2 UWC生活分享(上)終於抵達夢想學校,我卻感到幻滅 3 地下50層、地表最深的「平壤地鐵」,為什麼是南韓人的夢魘? 4 世界第二多烏克蘭移民的國家──在加拿大,我看見俄裔、烏裔移民正上演「另類戰爭」 5 日商為何紛紛來台發展?許多日本老闆不會告訴你的真相──而這也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6 UWC生活分享(下)我是同學眼中的「幽靈」?留學的讀書與社交該如何平衡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